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近日发布了《制造业创新指数报告(2024)》,这份报告深入分析了我国制造业创新发展的水平,旨在为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提供决策参考。报告涵盖了国家级和省级制造业创新指数,从创新资源、创新环境、创新产出、创新协同和创新绩效五个维度,全面评估了制造业的创新能力。报告不仅揭示了制造业创新指数稳步提升的趋势,还指出了增速有所降低的现实,同时强调了创新协同在提升中的领跑作用。这份报告是了解中国制造业创新动态和未来发展方向的重要资料,其中包含了丰富的数据和深刻的洞见,对于政策制定者、行业分析师以及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来说,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制造业创新指数揭示中国制造业发展新趋势
近年来,随着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发展,创新已成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的《制造业创新指数报告(2024)》深入分析了中国制造业在创新资源、创新环境、创新产出、创新协同和创新绩效五个方面的表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面了解中国制造业创新发展水平的窗口。
报告指出,国家级制造业创新指数稳步提升,但增速有所降低。2013年至2023年,制造业创新指数年均增速为11.6%,显示出中国制造业整体创新能力的提升。然而,创新资源指数增长率低于制造业创新指数增长率,表明R&D经费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比重有待进一步提升。这一发现提示我们,尽管中国制造业创新能力在增强,但在资源配置方面仍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优化。
在省级层面,广东、江苏、浙江、山东、湖北等地区制造业创新发展最强。这些地区的创新资源指数得分均在200以上,远超全国平均水平。特别是广东,其创新资源指数高达452.67,遥遥领先其他省份。这表明这些地区在创新资源的投入和利用上走在了全国前列,为制造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创新产出方面,广东、江苏、浙江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其中广东的创新产出大幅领先其他省份。这得益于这些地区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效发明专利数、专利申请数等方面的突出表现。广东的有效发明专利数达到661500件,是全国平均水平的9.2倍,显示出其在创新产出方面的强劲实力。
创新协同指数保持较快增速,产学研合作仍需关注。广东、北京、江苏、浙江、上海等地在创新协同方面领先全国,显示出这些地区在推动产学研合作、促进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然而,报告也指出,产学研合作仍需进一步关注和加强,以充分发挥各方优势,推动制造业创新发展。
创新绩效指数提升速率降低,高技术产业促进作用明显。广东、江苏、浙江等地的创新绩效位列全国前列,其中广东的创新绩效是全国平均水平的4.5倍。这表明高技术产业在推动制造业创新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提示我们,创新绩效的提升速率有所降低,需要进一步挖掘高技术产业的潜力,提升创新绩效。
创新环境指数增速回落明显,环境建设尚需加强。广东、江苏、山东等地在创新环境方面表现较好,但仍有提升空间。报告建议,应进一步加强创新环境建设,为制造业创新发展提供更加有利的条件。
综上所述,中国制造业在创新资源、创新环境、创新产出、创新协同和创新绩效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仍面临一些挑战。特别是在创新资源配置、产学研合作、创新绩效提升等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以推动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文章的灵感来自于《制造业创新指数报告(2024)》。这份报告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面了解中国制造业创新发展水平的窗口。除了这份报告,还有一些同类型的报告,也非常有价值,推荐阅读。这些报告我们都收录在同名星球,可以自行获取。
以上为节选样张,关注公众号【蝉鸣报告】回复领取PDF完整电子版(无广告)。
【蝉鸣报告】每日更新最新硬核报告,覆盖产业报告、全球化、经济报告、趋势等全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