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咨询近日发布了《2023年H2-2024年H1中国药品市场分析报告》,这份报告深度剖析了中国药品市场的主要销售渠道,包括院内外总体、医院端、药店端三大市场维度,并围绕市场概况、领域分析、品种分析、企业分析四大模块进行了系统性的数据挖掘。报告以精准的市场数据为支撑,深入解析了该周期内中国主要销售渠道中的头部领域、优势品种及核心企业的发展态势。在这份报告中,读者可以获取到关于中国药品市场规模、增长趋势、主要治疗领域和领先企业等关键信息,为行业参与者提供了宝贵的市场洞察和决策参考。
中国药品市场的繁荣景象在2023年下半年至2024年上半年得到了进一步的体现。这段时间内,药品市场规模稳定在1.7万亿至1.8万亿元之间,显示出市场的成熟和稳健。医院作为药品销售的主战场,其销售额占据了市场的主导地位,而药店端的增长也不容忽视,销售额达到了3800亿元,尽管短期内有所下滑,但长期增长潜力依旧。
在药品类型方面,化学药虽然市场占比有所下降,但仍以过万亿的销售额占据市场主导地位。生物药市场增长迅猛,近一年销售额达到2509亿元,市场占比有所增加。中成药市场销售额超4000亿元,市场占比稳定在24%左右。这些数据反映出中国药品市场的多元化和竞争的激烈程度。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本土企业在中国药品市场中占据了近80%的份额,显示出本土企业的强大竞争力和市场主导地位。在治疗领域中,抗肿瘤及免疫调节药物销售额居首,而皮肤病药物等领域则呈现出高速增长的趋势。品种方面,人血白蛋白销售额居首,替雷利珠单抗、司美格鲁肽注射液增速迅猛,这些品种的市场表现不仅代表了药品市场的热点,也指示了未来市场的发展方向。
医院端市场的表现同样引人注目。生物药的崛起和化学药的稳定表现,以及医保集采药品的主导地位,都在塑造着市场的格局。抗肿瘤及免疫调节药物销售额居首,而感觉系统药物、皮肤病药物等领域的高速增长,更是凸显了这些领域的市场潜力。
药店端市场则呈现出化学药和中成药双轮驱动的局面,生物药增速较快。本土企业占据了88%的市场份额,显示出本土企业在药店端市场的强势。治疗领域中,呼吸系统药物销售额居首,肿瘤药物、抗肿瘤及免疫调节药物、皮肤病药物高速增长,这些数据不仅揭示了市场的热点,也为药店端市场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参考。
在具体的品种分析中,替雷利珠单抗注射液和司美格鲁肽注射液的市场增速远高于其他TOP品种,近5年年复合增速超过140%。这一现象不仅说明了这两款药品的市场竞争力,也反映出市场对于高效、创新药品的迫切需求。
企业层面的竞争同样激烈。华润医药、阿斯利康、辉瑞位列三甲,而齐鲁制药在本土企业中增速领先。这些企业的成功不仅在于它们的产品竞争力,还在于它们对市场变化的敏感度和应对策略。
总的来说,中国药品市场在2023年下半年至2024年上半年呈现出稳中有变的态势。医院和药店两大销售渠道各有特点,药品类型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本土企业的强势表现和创新药品的快速增长,都在推动着市场的前进。未来,随着市场的不断变化和政策的调整,中国药品市场必将呈现出更加多元化和竞争化的格局。
这篇文章的灵感来自于摩熵咨询发布的《2023年H2-2024年H1中国药品市场分析报告》。除了这份报告,还有许多同类型的报告,也非常有价值,推荐阅读,这些报告我们都收录在同名星球,可以自行获取。
以上为节选样张,关注公众号【蝉鸣报告】回复领取PDF完整电子版(无广告)。
【蝉鸣报告】每日更新最新硬核报告,覆盖产业报告、全球化、经济报告、趋势等全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