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鸣报告-硬核报告每天更新;
覆盖产业报告、全球化、经济、趋势等全领域...

【赛迪】航天经济测算体系-国际经验与中国方案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近日发布了《航天经济测算体系:国际经验与中国方案》报告。该报告深入探讨了构建中国航天经济测算体系的可行性、重要性和紧迫性,分析了国内外航天经济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并提出了构建航天经济测算体系的具体方法和步骤。报告指出,随着商业航天的快速发展,航天技术与其他行业的融合日益深入,对航天经济的统计需求显著增加,因此,构建一个科学准确的航天经济测算体系对于推动航天事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报告中包含了丰富的数据和案例分析,为理解航天经济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随着商业航天的快速发展,它正成为推动高端制造、信息通信、新材料、新能源等多领域创新突破的重要力量,加速融入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技术创新的不断突破以及应用场景的加速拓展,使得商业航天产业规模的测算成为一项重要课题。如何科学准确地反映航天对经济的贡献水平、测算商业航天产业规模,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航天经济”这一概念是对航天技术与产品及其应用的经济性阐述。商业航天产业规模可基于航天经济规模进行推算,美国经验显示,商业航天产业规模约占航天经济规模的80%左右。从历史发展阶段来看,航天经济经历了军事航天、科研航天,到民用航天为主,再到商业航天起步并快速发展的阶段。在这一过程中,航天技术与其他行业的融合更加深入,成为影响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的新经济形态。

航天经济测算是顺应航天发展趋势和统计需求的必然选择。早在1996年,我国就有学者提出航天经济测算体系。但囿于当时航天发展所处阶段,整体规模较小,对国民经济的溢出带动效应有限,开展相关统计测算的基础不扎实、需求不强烈。近年来,民用航天取得历史性成就,商业航天实现快速发展,产业化市场化规模化发展加速到来,航天基础性、强关联性、强促进性和高增长性等特征更加明显,对航天经济统计需求也显著增加。

航天经济测算是提升航天领域现代化治理水平的重要抓手。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部署要求的需要,推动航天治理从“经验决策”转向“数据驱动”的需要,增强航天政策制定的精准性和规划布局的科学决策性,动态监测航天经济发展规模、速度、结构和时空特征等,精准把握趋势,补短锻长。社会各界市场预测、投资决策的需要,提高决策科学性,降低投资风险。

航天经济测算是开展国内外对比的基础工具,更是现实急需。统计测算工作严重滞后于产业发展需求,权威统一口径表述不一致,统计结果差异大,误统、偏统、多统现象并存。从国际看,美国卫星产业协会、美国航天基金会报告分别预测全球航天经济规模为3600亿美元、4150亿美元;两者对增长率的估计也不同,分别为3%、8%。从国内看,某研究机构预测2024年中国商业航天行业市场规模将接近2500亿元,另一研究机构预测2024年将达到2.34万亿,还有研究机构预测2026年才增至610亿元。

针对具有跨行业特点的“新经济”,普遍采取卫星账户的模式,从国民经济统计行业分类中选取与“新经济”相关的行业类别,编制产业目录,形成统计测算范围。卫星账户是国民经济测算体系的一种补充账户或辅助账户,是在国民经济测算体系的基础上,将不同行业分类按照某一特征进行识别、分组、聚类而建立的附属核算体系。

美国商务部率先提出利用卫星账户构建航天经济测算体系;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加拿大等国家和组织紧随其后;欧洲航天局正在着手建立。美国已形成较为成熟的航天经济测算体系,通过权重系数法测算,其中航天核心产业系数为1,非核心产业系数基于航天对该产业融合带动程度确定。美国航天经济规模占GDP比重在0.5%-0.6%之间。

经合组织基于国际产业分类标准发布航天经济测算范畴,对航天经济的定义、产业类别、投入产出及社会经济影响等进行定性描述。在美航天经济卫星账户相关实践基础上发布;第二版手册基于欧盟、联合国等国际产业分类标准列出航天经济所包含的行业类别。欧洲航天局局长约瑟夫·阿施巴赫尔表示,现行的统计制度掩盖了航天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需要通过“创建统计代码”的方式来明确与航天相关领域,使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能够准确地了解航天经济如何在地球上创造财富。

建议航天、统计等部门合作,衔接联合国国际产业分类标准,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为基础,对其中符合航天经济产业特征的相关行业类别进行识别、分类、重组,形成“中国航天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目录”。运用卫星账户构建航天经济测算体系,设计航天经济卫星账户,构建航天经济供给表、使用表、资产负债表、投入产出表等多维统计表,满足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对航天经济的统计需求。

深化研究、试点推进,联合航天院校、行业组织等开展深化研究,尽可能准确框定航天经济及核心产业类别,剥离航天经济对其他产业的影响系数。与地方政府合作开展试点,验证理论科学性,优化实践操作,检验应用效果,逐步向更大范围推广。

这篇文章的灵感来源于《航天经济测算体系:国际经验与中国方案》这份报告。除了这份报告,还有一些同类型的报告也非常有价值,推荐阅读,这些报告我们都收录在同名星球,可以自行获取。

以上为节选样张,关注公众号【蝉鸣报告】回复领取PDF完整电子版(无广告)。

蝉鸣报告】每日更新最新硬核报告,覆盖产业报告全球化经济报告、趋势等全领域。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蝉鸣报告(原爱报告知识星球) » 【赛迪】航天经济测算体系-国际经验与中国方案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如何快速寻找资料?

关于我们赞助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