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研究院联合发布了一份名为《“十五五”时期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路径研究》的行业研究报告。这份报告深入探讨了在“十五五”时期,中国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基础、问题与形势挑战,以及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与对策。报告内容涵盖了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未来产业新赛道发展策略、中国制造业国际化趋势等多个维度,提供了对当前工业发展形势的深刻洞察和未来发展方向的指导。报告中不仅分析了产业结构、科技创新、产业布局等方面的具体问题,还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和策略,是一份极具价值的行业研究资料。
在探索中国新型工业化的路径上,我们正站在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十五五”时期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路径研究》报告为我们提供了一份详尽的指南,揭示了中国工业发展的新阶段和面临的挑战。
报告指出,我国工业综合实力已跃上新台阶,产业结构高级化步伐加快,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持续提升。但同时,产业科技创新体系效能有待提高,产业结构仍需进一步优化升级。这意味着,尽管我们取得了显著进步,但在基础研究能力、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等方面仍存在不足。
报告强调,技术革命性突破正引发产业变革,全球经济复苏面临诸多挑战与不确定性。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企业发展活力和竞争实力实现新提高,发展方式加快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然而,产供链安全风险尚未根本性解决,产能过剩和企业效益不高等问题仍然存在。
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方面,报告提出了推动工业范式实现三大变革的观点。AI技术应用降门槛、降成本,为赋能千行百业打开新空间。例如,DeepSeek-V3的训练成本仅为557.6万美元,百度李彦宏提到大模型推理成本每年降低90%以上。这些数据表明,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报告还提出了我国未来产业新赛道发展策略研究,强调未来产业赛道面临的形势和未来产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国外未来产业赛道布局显示,德国、美国等国家在全球抢占布局,构建未来产业赛道。而我国重点省市未来产业布局也显示出未来产业大国博弈态势。这些信息表明,未来产业的发展不仅是技术的竞争,也是国家间战略布局的竞争。
在制造业国际化方面,报告指出,我国制造业出海经历了起步期、快速发展期、均衡扩张期,目前已进入转型升级期。这一过程中,制造业出海的方式从一般贸易、航运、承包工程和餐饮等扩展到制造业领域,显示出我国制造业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数字经济时代的新质生产力变革逻辑与培育策略也是报告的重点之一。报告提出,数字经济推动新质生产力形成和发展的动力机制,以数字经济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国际战略博弈加剧。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国家都在聚焦数字经济优势领域,提升未来竞争关键能力。这表明,数字经济已成为全球竞争的新战场。
报告还探讨了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路径与对策。科技创新拉动产业创新,产业创新促进科技创新,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这些都是推动深度融合的关键路径。
在新能源支撑制造业绿色化路径研究方面,报告指出,我国工业绿色低碳发展总体水平不高,评级为“差”以下的占比最大。国际经验启示我们,实施更积极的新能源产业政策,建设更严格的碳排放法规和标准体系,大力扶持新能源技术创新,充分发挥绿色金融支撑作用,这些都是推动制造业绿色化的重要措施。
最后,报告提出了航天经济测算体系的国际经验与中国方案。核心问题是航天活动的经济贡献度,供给方面存在误统、偏统、多统现象,需求方面航天治理从“经验决策”转向“数据驱动”。中国方案初步研究形成“航天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目录”,设计航天经济卫星账户框架,从航天经济中剥离出商业航天规模。
这篇文章的灵感来自于《“十五五”时期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路径研究》报告。除了这份报告,还有一些同类型的报告,也非常有价值,推荐阅读,这些报告我们都收录在同名星球,可以自行获取。
以上为节选样张,关注公众号【蝉鸣报告】回复领取PDF完整电子版(无广告)。
【蝉鸣报告】每日更新最新硬核报告,覆盖产业报告、全球化、经济报告、趋势等全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