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金证券发布了《氢能行业2025年中期策略:船舶绿色燃料场景突破,看好绿氢运营及设备商》的研究报告。该报告深入分析了氢能行业的发展态势,特别是在船舶绿色燃料应用场景的突破,并对绿氢运营及设备商的未来前景给出了积极的评价。报告中指出,随着绿氢项目实际落地产能与目标规划缺口的扩大,以及燃料电池汽车示范进程的加速,氢能行业正迈入商业化前期的关键节点,其中包含了丰富的行业数据、市场分析和投资建议,为投资者提供了宝贵的决策参考。
氢能行业正站在绿色能源转型的风口上。随着技术进步和政策支持,氢能产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根据国金证券发布的《氢能行业2025年中期策略》报告,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氢能行业的现状和未来趋势。
报告指出,2025年制氢设备招标及燃料电池汽车示范进程加速,绿氢项目实际落地产能与目标规划之间存在9万吨的缺口,燃料电池汽车也有2.2万辆的缺口。这一巨大的缺口,意味着氢能行业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市场需求。同时,氢气产量和价格指数显示,行业正逐步迈入商业化前期的关键节点,绿氢项目立项已超过650万吨,中标项目电解槽单瓦平均价值量对比也显示出行业竞争的激烈程度。
商业模式的打通是氢能产业发展的关键。报告强调,寻找能接受绿色溢价的下游场景至关重要。绿色燃料和车率先成为突破口,带动产业消纳。例如,在650元/吨碳税下,绿色甲醇与煤制甲醇的价差每吨可达1000元;在550元/吨碳税下,绿氨与煤制氨的价差每吨高达2200元。这些数据表明,绿色燃料的市场竞争力正在逐步增强。
绿色燃料构建了新的需求,消纳了新增的绿氢产能。报告中提到,绿色甲醇替代将带动绿氢消纳,绿氨替代也将带动绿氢消纳。这些替代品的发展,不仅有助于减少碳排放,也为氢能产业提供了新的增长点。
在国际层面,绿色燃料倾向于外销,海外高碳税填补了绿色溢价。报告中提到,各大航运公司甲醇燃料船舶新船数据情况,以及海内外碳价差异,显示了绿色燃料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特别是IMO净零框架的发布,转向管理燃料生命周期排放及其经济成本,为绿色燃料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
报告还提到,绿醇等氢基能源将是中长期内最符合要求的船用燃料。各主流燃料温室气体燃料强度(GFI)的对比显示,绿醇的GFI远低于其他燃料,这意味着绿醇在环保和经济性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在全球绿色甲醇需求量将超4000万吨的背景下,船舶将打通绿氢消纳通道。报告中的数据预测,绿色甲醇需求量随渗透率变化与对应电解槽需求量的关系,显示了绿色甲醇市场的广阔前景。
政策方面,从中央到地方的一系列政策组合拳,为氢能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能。国家发改委推动设立“航母级”创投基金,将吸引带动地方、社会资本近1万亿元,为行业注入确定性长期资金。此外,氢能共被写入26余个省市的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显示了政策对氢能产业的重视。
氢气产能产量稳中有升,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区域集中布局。报告中的图表显示,2024年中国氢气生产结构及区域分布,以及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项目状态及分布,揭示了氢能产业的地理特点和发展趋势。
绿氢项目将迎来招标潮,预计电解槽招标看向1.5GW。报告中的数据显示,绿氢项目立项超650万吨,对应60GW电解槽需求,开工率在30%左右。这些数据预示着绿氢项目的巨大潜力和市场需求。
氢能政策加码与城市群扩容,氢车示范冲刺目标缺口。报告中提到,9省3市发布氢能高速过路费减免政策,氢能高速渐入正轨。这些政策的实施,将进一步推动氢能产业的发展。
最后,氢价持续下行达到历史低点,应用阻力下降、推广将提速。报告中的图表显示,中国氢气(消费侧)价格指数不断下行,这为氢能的广泛应用提供了有利条件。
综上所述,氢能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政策支持、市场需求、技术进步和成本下降,共同推动着氢能产业向前发展。未来,随着绿色燃料的广泛应用和氢能技术的不断成熟,氢能行业有望成为能源转型的重要力量。
这篇文章的灵感来自于国金证券发布的《氢能行业2025年中期策略》报告。除了这份报告,还有一些同类型的报告也非常有价值,推荐阅读,这些报告我们都收录在同名星球,可以自行获取。
以上为节选样张,关注公众号【蝉鸣报告】回复领取PDF完整电子版(无广告)。
【蝉鸣报告】每日更新最新硬核报告,覆盖产业报告、全球化、经济报告、趋势等全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