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邦证券近日发布了一份关于基础化工行业的研究报告,题为“政策持续发力‘反内卷’,产能过剩行业迎结构性改善契机”。该报告深入分析了当前基础化工板块的市场表现、政策动态以及核心观点,指出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基础化工行业正在迎来结构性的改善机会,特别是在“反内卷”政策的推动下,行业竞争环境有望得到改善,落后产能有序退出,供需格局向好。报告中还提出了五条化工相关“反内卷”的投资主线,涵盖了电池材料、工业硅与有机硅、涤纶长丝、聚酯瓶片和三氯蔗糖等多个细分领域,为投资者提供了丰富的行业洞察和投资参考。这份报告是理解当前化工行业发展趋势和把握投资机会的重要资料。
基础化工行业正迎来结构性改善的契机。近期,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强调要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这一政策导向,对于基础化工行业而言,无疑是一次重大的利好。
基础化工板块在资本市场的表现也印证了这一趋势。根据Wind数据,尽管本周基础化工板块表现略逊于大盘,但年初至今,该板块的涨幅却跑赢了上证综指和创业板指数。这表明,尽管短期内市场波动,但长期来看,基础化工行业的投资价值正在被市场逐渐认可。
“反内卷”成为基础化工行业的关键词。内卷式竞争指的是为了争夺有限市场资源,企业不断投入资源,却未能带来整体收益增长的现象。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基础化工行业正在从供需两侧发力,促进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动态平衡,规范政府行为,强化行业自律,提高企业和行业的自觉性。
在这一背景下,电池材料、工业硅与有机硅、涤纶长丝、聚酯瓶片和三氯蔗糖等行业的“反内卷”行动尤为值得关注。例如,电池材料行业在需求的推动下,各类电池材料的排产同比大幅增长,其中铁锂正极、电解液同比增长超过一倍,负极、隔膜增长超过60%。而工业硅和有机硅行业则在政策的指引下,通过能效改造升级,推动落后产能退出,缓解供应压力。
具体到企业层面,一系列积极的信号正在显现。例如,中国电池工业协会与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联合发布的《关于促进电池产业链健康发展的倡议书》,呼吁电池行业强化产业链协同,建立协调机制,聚焦质量提升,从“价格比拼”转向“质量和创新比拼”。这不仅有助于摆脱“增收不增利”的困境,更是行业从“单点竞争”到“系统性价值创造”的战略跃升。
在工业硅领域,政策端已明确能效为产能退出路径之一,预计到2026年年底前,工业硅将完成能效改造升级到基准水平以上或淘汰退出。这一政策的实施,将有助于推动落后产能退出,改善供给格局。
在有机硅领域,2024年为有机硅投产大年,全年新增产能72万吨,供给端形成较大压力。但展望后市,已无大规模新增产能接续,供给格局得到改善。2025年4月,行业内部已有一轮协同减产操作,近期有望再度开启,适度协同减产或成为常态化操作。
在涤纶长丝行业,行业协会高质量发展倡议书的出台,释放了行业反内卷信号。2025年来涤纶长丝行业协同逻辑愈发清晰,大厂联合多轮提价,反映出长丝企业通过供给侧协同积极应对市场变化,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聚酯瓶片行业则因产能扩张过快,导致行业供过于求。但据百川盈孚数据,2025年6-7月,多家企业规划减产,涉及产能约351万吨,占总产能的比例约为16.5%。预计本轮减产后,聚酯瓶片的开工率显著回落,供给端有效收缩,产业链利润有望修复。
三氯蔗糖行业则在能耗双控及配套政策约束下,扩产行为受到了严格监管和限制。伴随前期投产高峰结束,行业寡头格局已不断强化,为达成自律限产挺价奠定了基础。
产品价格涨跌情况也反映了市场的变化。本周化工品价格涨幅前十名中,液氧、液氮、汽油等产品价格涨幅居前。而跌幅前十名中,氯化铵、双氧水、液氮等产品价格跌幅较大。这些数据的变动,不仅反映了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化,也预示着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投资建议方面,核心资产进入长期配置价值区间,化工品盈利或已筑底,基本面下行风险充分释放,化工白马有望迎来估值与盈利双击修复。同时,供给短缺或约束的行业、需求确定性向上的方向以及化工高分红资源股价值重估,都是值得关注的重点。
风险方面,宏观经济下行风险、原料价格大幅波动、下游需求不及预期、产能大幅扩张风险、安全生产与环保风险以及企业经营风险等,都是需要警惕的因素。
这篇文章的灵感来自于德邦证券发布的《基础化工行业周报》。除了这份报告,还有一些同类型的报告也非常有价值,推荐阅读,这些报告我们都收录在同名星球,可以自行获取。
以上为节选样张,关注公众号【蝉鸣报告】回复领取PDF完整电子版(无广告)。
【蝉鸣报告】每日更新最新硬核报告,覆盖产业报告、全球化、经济报告、趋势等全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