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泰证券近日发布了《个人制造时代启幕,3D打印耗材逐浪》行业研究报告。报告深入分析了在全球卫生事件后的供应链扰动及逆全球化背景下,中国3D打印设备技术突破带来的消费级3D打印设备的兴起,以及这一趋势如何推动相关化学材料行业迎来变革性机遇。报告指出,随着3D打印技术的进步、社区用户生成内容的扩大以及AI技术的应用,个人制造有望构建庞大的新消费业态,相关耗材材料领域将迎来广阔的发展空间。这份报告提供了对3D打印耗材行业发展趋势的深刻洞察,对于理解当前3D打印技术如何影响材料行业具有重要价值。
随着个人制造时代的到来,3D打印技术正逐步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这项技术不仅能实现个性化制造,还可能引发材料行业的变革。3D打印耗材,特别是消费级3D打印领域,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全球卫生事件后,供应链受到冲击,逆全球化趋势加剧,这促使3D打印设备技术突破,解决了行业痛点,优化了成本,并建立了社区。中国3D打印设备头部企业的技术进步,使得桌面3D打印设备以准工业级精度、消费级价格快速兴起。国家统计局和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5月,我国3D打印设备产量与出口量分别增长了40%和24%。这一增长不仅体现了市场对3D打印设备的需求,也预示着相关耗材市场的巨大潜力。
在设备、社区和AI技术的三重驱动下,消费级3D打印市场正迎来产业风口。设备的进步、社区的成长、AI技术的应用以及材料的升级,共同推动了行业的成长。特别是在材料挤出(FDM)和光固化(SLA)技术成为消费级设备主流的背景下,耗材市场的需求正在迅速扩大。FDM设备采用PEI打印板提升打印质量,而FDM耗材则以PLA/PETG为主流,同时满足特定需求的TPU、ABS等材料也在不断发展。
市场对消费级3D打印机的渗透空间表示担忧,但事实上,随着国内设备企业的技术进步和社区培育,消费级3D打印机的可操作性和应用场景已大幅升级。个性化需求的推动下,设备潜在需求量有望逐步对标扫地机器人和彩电等家电。此外,社区化运营生态的构建能够持续刺激消费者的制品打印需求,AI技术的应用使得模型构建更加便捷,个人制造的新消费业态正在构建中。
在这场产业浪潮中,材料环节的发展潜力巨大。PLA作为FDM路线中最常用的耗材,2024年3D打印领域需求量约为4万吨。金发科技、联泓新科、金丹科技等企业也在布局PLA材料。ABS和PETG作为高强度应用场景的常用耗材,其中ABS在工业生产中已广泛应用,而PETG的国产替代正在逐步实现。通过材料改性和品类拓展,已经可以满足高速打印、柔性材料、透明材料、高强度材料等特殊应用场景的需求。
光固化技术的发展也带动了光敏树脂、光引发剂等材料的需求。光敏树脂作为光固化3D打印技术的核心耗材,主要由光敏低聚物、光引发剂和活性稀释剂组成。光引发剂在固化速度上起着决定性作用,头部企业包括久日新材、扬帆新材等。随着行业的逐步成熟和消费者操作能力的提高,耗材需求可能会逐步从官方配套耗材转向第三方品牌,如光华伟业(eSUN)、聚复科技(Polymaker)等头部耗材品牌。
尽管市场对3D打印市场的开拓和耗材开发表示担忧,但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个性化需求的增长,将推动3D打印耗材市场的发展。我们推荐关注PLA相关产业链企业,同时PETG、TPU、尼龙、PPS等品类也将持续发展。综合性龙头企业如万华化学、鲁西化工、新和成等值得关注。
这篇文章的灵感来源于华泰证券发布的《个人制造时代启幕,3D打印耗材逐浪》研究报告。除了这份报告,还有许多同类型的报告也非常有价值,推荐阅读。这些报告我们都收录在同名星球,可以自行获取。
以上为节选样张,关注公众号【蝉鸣报告】回复领取PDF完整电子版(无广告)。
【蝉鸣报告】每日更新最新硬核报告,覆盖产业报告、全球化、经济报告、趋势等全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