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海证券近日发布了《3D打印行业深度研究-3D打印赋能工业制造_航空航天+消费电子领域双因素驱动行业扩张》报告,该报告深入分析了3D打印技术在工业制造特别是航空航天和消费电子领域的应用前景和市场潜力。报告指出3D打印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在多个行业得到广泛应用,并预测了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市场规模。这份报告提供了丰富的行业数据、技术解析和市场预测,对于理解3D打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3D打印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工业制造的面貌。这项技术以其独特的“自由制造、去模具、减废料、降库存”等优势,成为传统工艺的重要补充。它不仅能够快速加工成形结构复杂的零件,还能优化制造模式,提高材料利用率,降低成本。目前,3D打印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军工、核电、船舶、医疗等多个领域。
在众多工艺路线中,金属3D打印因其良好的力学性能和尺寸精度,成为工业领域主流的增材制造技术。特别是选区激光熔融(SLM)工艺,因其稳定性和技术成熟度较高,应用最为广泛。金属3D打印在航空航天、医疗等领域的应用已经相当成熟,并开始向消费电子市场拓展,尤其是在3C领域。
3D打印的产业链已经相当完整,中游企业处于产业链的主导地位。根据华经产业研究院的数据,2021年打印设备和服务在全球市场合计占比80%,在中国市场合计占比76%。下游应用覆盖航空航天、汽车工业、电子工业、模具制造、医疗健康、文化创意和建筑等多个领域。全球增材制造市场规模不断增长,2013-2023年期间复合增速超20%,2023年全球增材制造行业销售额达到200.35亿美元。
航空航天和消费电子领域是3D打印未来重要的增长市场。在航空航天市场,金属3D打印的应用已经相当成熟,例如SpaceX生产火箭的猛禽发动机40%质量应用了3D打印工艺,我国C919飞机发动机燃料喷嘴也采用3D打印制造。在消费电子市场,特别是折叠屏手机和智能手表等领域,3D打印技术的应用正在逐步增加。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降低,3D打印在消费电子领域的渗透率有望提高。
3D打印行业的收入规模有望实现较高增长。随着技术逐步成熟,加工效率和工艺良品率的提升、规模效应的释放,3D打印成本有望进一步降低。在航空航天、消费电子、汽车及人形机器人、医疗等市场的渗透率将逐步提高,工业化应用加深。产业链上游建议关注有研粉材和金橙子,中游建议关注铂力特和华曙高科,下游建议关注金太阳。
然而,3D打印行业也面临一些风险。关键核心器件依赖进口,新兴行业或领域产业化应用风险,市场竞争加剧,以及3D打印行业下游需求增长不及预期等都是需要关注的问题。此外,模型及测算假设误差也可能影响行业的预测和评估。
总的来说,3D打印技术正在推动工业制造的革命。它不仅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还能够实现复杂结构件的轻量化和一体化制造。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3D打印行业的前景十分广阔。这篇文章的灵感来自于国海证券发布的3D打印行业深度研究报告。除了这份报告,还有一些同类型的报告也非常有价值,推荐阅读,这些报告我们都收录在同名星球,可以自行获取。
以上为节选样张,关注公众号【蝉鸣报告】回复领取PDF完整电子版(无广告)。
【蝉鸣报告】每日更新最新硬核报告,覆盖产业报告、全球化、经济报告、趋势等全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