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发布了《2024年中国转型债券白皮书》。这份报告深入分析了中国转型债券在面临重要发展机遇下的稳步发展情况,探讨了其环境效益的显著性,并提出了推动中国转型债券高质量发展的多项建议。报告涵盖了政策引领、市场发展、环境效益评估及国际合作等多个维度,为理解中国转型债券市场的现状与未来提供了全面视角。其中包含了丰富的数据、案例和政策分析,对金融从业者、政策制定者以及对绿色金融感兴趣的读者来说,是一份极具价值的参考资料。
中国转型债券:绿色发展的新动力
近年来,中国在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上做出了巨大努力,转型债券作为这一进程中的关键金融工具,正逐渐成为支持“双碳”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这份《2024年中国转型债券白皮书》为我们揭示了转型债券在中国的发展现状、环境效益及未来发展方向。
转型债券市场规模正稳步增长。自2021年首次发行以来,至2023年末,中国转型债券累计发行154只,总规模达到1564亿元人民币。这不仅显示了市场对转型债券的高度认可,也反映出转型债券在促进低碳转型中的资金支持作用。值得注意的是,挂钩类转型债券累计发行规模是非挂钩类的15倍,显示了市场对挂钩类债券的偏好。
产品类别的丰富化也是转型债券市场的一大特点。中期票据和公司债成为主要的发行品种,分别占比48%和40%。这表明市场对于多样化的转型金融产品有着迫切需求,同时也为不同需求的发行人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转型债券的区域聚集特征明显,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这些地区转型需求强烈,转型债券的发行量占到了全国的85.01%。这不仅促进了当地经济的绿色转型,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投资者对转型债券的认可度也在提升。一级市场认购倍数从2021年第二季度的1.05上升到2023年第四季度的1.21,显示了市场对转型债券的追捧。同时,转型债券的发行成本优势逐渐显现,较普通债券平均融资成本低8.5BP,接近绿色债券的9.3BP,这将进一步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促进绿色转型。
环境效益是转型债券的核心。2021—2023年,转型债券募集资金全面覆盖了《绿色产业指导目录》中的七个行业,为高碳主体的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必要的资金支持。其中,节能降碳改造和能效提升、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煤电机组节能降碳改造等行业的资金投入占比高达80.45%。这不仅有助于推动这些行业的绿色转型,也为实现“双碳”目标做出了贡献。
挂钩类转型债券的环境效益尤为显著。预计每年可支持节约标准煤1046.55万吨,碳减排4996.4万吨二氧化碳当量,替代化石能源量108.33万吨。这些数据充分展示了转型债券在推动环境效益方面的重要作用。
为了推动转型债券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制定转型债券规划,鼓励产品创新,健全标准建设,强化信息披露,促进数字技术应用,加强国际交流合作。这些措施将为转型债券市场提供坚实的政策基础和规范的市场实践,推动其健康、高效、透明发展。
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将为转型债券市场带来新的机遇。通过AI技术,可以实时监测转型主体的碳排放等环境效益信息,跟踪转型债券的低碳转型效果,提高数据的可比性和应用性。
国际合作也是推动转型债券发展的重要途径。中国应积极参与转型债券国际标准制定,推动中国标准与国际标准的兼容,构建与国际接轨的转型债券环境信息披露体系。
这份报告为我们提供了转型债券在中国发展的全面视角。从市场规模的增长到产品类别的丰富,从区域聚集特征到投资者认可度的提升,再到环境效益的显著,转型债券正成为中国绿色发展的新动力。未来,随着政策的推动和市场的认可,转型债券将在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这篇文章的灵感来自于《2024年中国转型债券白皮书》。除了这份报告,还有一些同类型的报告也非常有价值,推荐阅读,这些报告我们都收录在同名星球,可以自行获取。
以上为节选样张,关注公众号【蝉鸣报告】回复领取PDF完整电子版(无广告)。
【蝉鸣报告】每日更新最新硬核报告,覆盖产业报告、全球化、经济报告、趋势等全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