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高工咨询(GGII)发布了《2024年协作机器人产业发展蓝皮书(第八版)》。这份报告深入分析了全球协作机器人产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涵盖了市场概况、技术发展、行业投融资等多个维度,并对中国市场的协作机器人销量、应用场景及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详细预测。报告中指出,尽管宏观经济疲软,协作机器人行业仍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尤其在新能源、3C电子等行业应用中表现突出。这里面不仅提供了行业深度数据和分析,还有对产业链各环节技术特点的剖析,为相关企业和投资机构把握市场机会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信息。
2024年,协作机器人行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全球宏观经济虽然延续疲软态势,但协作机器人作为工业机器人的分支,展现出了强劲的韧性。与传统工业机器人相比,协作机器人更强调安全性、易用性和灵活性,能够适应多变的工作场景,价格更低,体积更小,对人类来说更安全。
新能源行业的高景气度延续,厂商在大负载产品上争相发力,同时力控技术和机器视觉技术的显著进步,极大地扩展了协作机器人在复杂和精细作业场景中的应用能力。比亚迪、宁德时代等新能源行业厂商开始批量导入协作机器人,使得协作机器人在工业领域的需求持续释放,特别是在拆码垛、搬运、焊接等场景中。
协作机器人在非工业领域的应用也在不断拓展。国产厂商不断推动产品新应用、新方案的开发落地,协作机器人在医疗健康、教育、新零售等非工业场景的需求增长显著。新兴厂商的入局,带动协作机器人价格进一步下降,协作机器人的价格优势得以凸显,尤其是在中小型企业转型升级的需求下,经济型协作机器人的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据GGII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协作机器人(含四轴)销量为3.14万台,同比增长26.10%。预计到2028年,中国协作机器人销量将达到12.4万台,市场规模将超过70亿元。这一增长趋势表明,协作机器人行业正迎来高速发展期。
在技术层面,协作机器人的安全性设计、易用性编程、灵活性和共融性等技术特点不断优化。例如,通过集成传感器和先进的算法监控交互过程中的力量和动作,确保在与人接触时能迅速减速或停止,防止意外伤害。易用性方面,协作机器人企业正引导其编程方式可视图形化,并可支持无线实时、离线式编程,降低了机器人操作难度。
在产业链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协作机器人产业链日趋完善,尤其是中国市场,从减速器、电机到控制系统,国产厂商的参与度逐年提升。同时,受益于国产协作机器人的进步,国产核心零部件的进口替代进程加快。
在市场概况分析中,全球协作机器人市场规模在2023年达到75.95亿元,同比增长21.93%。预计到2028年,全球协作机器人销量将超过41万台,市场规模接近320亿元。这一预测显示了全球市场对协作机器人的强烈需求和行业的巨大潜力。
在投融资方面,2015-2023年国内协作机器人市场共计77例融资案例,合计融资规模超113亿元。尽管2022年后融资总额及融资数量均呈现下滑态势,但2024年上半年中国协作机器人领域仅有一例融资案例,融资总额约5亿元,显示出资本市场对协作机器人行业的持续关注。
在下游应用分析中,协作机器人在搬运/上下料、装配以及螺丝锁付等场景的应用占比超过50%。中大负载协作机器人占比提升明显,主要用于搬运上下料、码垛等应用场景,此外,协作机器人焊接应用亦开始起量,入局者持续增加。
综上所述,协作机器人行业正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技术的不断进步、市场的持续扩大以及资本的持续关注,都为行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随着“机器人+应用”的深入,协作机器人将与各行业深度融合,为制造业和服务业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这篇文章的灵感来源于《2024年协作机器人产业发展蓝皮书(第八版)》。除了这份报告,还有一些同类型的报告也非常有价值,推荐阅读,这些报告我们都收录在同名星球,可以自行获取。
以上为节选样张,关注公众号【蝉鸣报告】回复领取PDF完整电子版(无广告)。
【蝉鸣报告】每日更新最新硬核报告,覆盖产业报告、全球化、经济报告、趋势等全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