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国际科技信息中心联合科睿唯安发布了《2024年产业科技进展——脑科学与脑机工程篇》报告。该报告深入探讨了脑科学与脑机工程领域的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现状,从“认识脑、保护脑、连接脑”三个维度全面展现了该领域的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报告内容丰富,提供了包括研究成果产出、全球科研分布、主要研究机构、合作交流现状、人才分布情况及热点前沿与新兴前沿等多个维度的深入分析,为政策制定者、科研人员和投资者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信息。
脑科学与脑机工程:探索人类智慧的边疆
脑科学与脑机工程,听起来像是科幻小说里的概念,但其实它正逐渐成为现实。这个领域融合了生命科学、临床医学、计算机科学等多个学科,目标是深入理解大脑的结构和功能,保护脑健康,以及通过脑机接口技术连接大脑与外部设备。全球范围内,这个领域的研究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特别是在中国深圳,这一领域的进步尤为引人注目。
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正将脑科学与脑机工程作为其“20+8”产业集群2.0升级版的重要组成部分。2019至2023年间,全球该领域的论文发表量达到惊人的221979篇,其中深圳的贡献不容忽视。这些研究成果不仅增进了我们对大脑复杂性的理解,而且为开发治疗神经疾病的新方法和改善人类生活质量提供了科学基础。
全球竞争格局中,美国和中国在脑科学与脑机工程领域的发文量均超过2万篇,显示出两国在这一领域的强大科研实力。中国特别是在连接脑方向上,发文量占比达到27.5%,接近全球首位的水平。这一趋势表明,中国正逐渐成为全球脑科学与脑机工程研究的重要力量。
论文的国际影响力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科研实力的重要指标。英国在三个核心方向的学术影响力均领先其他国家,其学科规范化的引文影响力(CNCI)值超过1.50,显示出英国在该方向上的突出学术贡献和影响。而中国虽然在发文量上位居前列,但在CNCI上相较于英国仍有提升空间。
国际合作在科研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2019至2023年,全球脑科学与脑机工程领域基础研究合作发文量占全部发文量的28.4%,这一比例在保护脑方向上最高,达到28.7%。国际合作不仅促进了知识的共享与传播,也推动了科研的交叉创新与合作发展。
在机构层面,全球脑科学与脑机工程基础研究领域涉及的发文机构共10100个,其中科研机构占比超过80.0%。美国的哈佛大学和法国国家健康与医学研究院在三个核心方向的发文量均位列全球前五,而中国科学院在连接脑方向全球领先,展现了中国科研机构在该领域的强大实力。
专利作为技术研发产出的直接体现,也是衡量技术研发实力的重要依据。2019至2023年,全球脑科学与脑机工程领域的公开专利数量共计152689件,其中中国的贡献显著,以28761件公开专利技术紧随美国之后。这些专利产出覆盖了多个关键的技术领域,如医学诊断、治疗技术、医用器械等。
深圳在这一领域的专利产出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2019至2023年,深圳脑科学与脑机工程领域的公开专利数量共计1760件,其中连接脑方向的增长速度最快。这表明深圳在脑科学与脑机工程领域的技术创新活跃,市场潜力巨大。
总体来看,脑科学与脑机工程领域的研究正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发展,中国尤其是深圳在这一领域的进步令人瞩目。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突破,我们有望在认识脑、保护脑和连接脑等方面取得更多突破性成果,为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带来深远影响。
这篇文章的灵感来源于《2024年产业科技进展——脑科学与脑机工程篇》报告。除了这份报告,还有其他同类型的报告也非常有价值,推荐阅读,这些报告我们都收录在同名星球,可以自行获取。
以上为节选样张,关注公众号【蝉鸣报告】回复领取PDF完整电子版(无广告)。
【蝉鸣报告】每日更新最新硬核报告,覆盖产业报告、全球化、经济报告、趋势等全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