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近日发布了《信息光子技术发展与应用研究报告(2024年)》,这份报告深入分析了信息光子技术的总体发展态势、各细分领域及共性基础环节的最新研究应用进展,并探讨了行业热点趋势问题。报告指出,在信息技术领域,光子技术作为基础性支撑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并有望成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引擎。报告中涵盖了光采集、光连接、光算存、光呈现等多个分支方向,提供了丰富的行业洞察和战略建议,对推动我国信息光子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信息光子技术,作为信息技术领域的关键支撑技术,其发展态势和应用前景备受瞩目。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信息光子技术发展与应用研究报告(2024年)》,我们可以一窥这一领域的未来趋势。
光子技术的发展,不再局限于追求工艺尺寸的极限缩小,而是通过光电融合等方式,开辟了“后摩尔时代”的新赛道。这一变革,预示着信息技术的又一次飞跃。报告指出,信息光子技术已涵盖光采集、光连接、光算存、光呈现等多个分支方向,整体处于科技攻关与工程研发、应用探索与场景拓展、生态培育与产业壮大的多样化发展阶段。
在全球范围内,光子技术市场规模已超过九千亿美元,预计到2027年将达到12000亿美元。这一增长不仅得益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推动,也反映了光子技术在各行业的广泛应用和深度融合。特别是光连接领域,其高速率的发展诉求尤为突出。数据中心交换容量的增长,推动了400Gb/s光模块的规模部署,并向800Gb/s演进。直调直检光模块和相干光模块的技术方案不断成熟,为高速数据传输提供了有力支撑。
光计算领域,光电混合架构成为主流,算法不断优化。光神经网络和光子搜索算法的发展,为解决特定计算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尽管光计算在硬件和算法层面存在技术挑战,但其在人工智能、图像处理等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有望成为电计算的有力补充。
光存储技术的发展,相较于电存储,展现出更快的发展速度和更大的潜力。新型光存储技术在尺寸、能耗和访问时间上均有显著优势,尽管目前尚未商用化,但其在特定场景下的应用潜力巨大。
光采集技术正向集成化与分布式方向演进。车载激光雷达、生物医疗光传感和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的发展,为自动驾驶、健康监测和长距离传感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这些技术的进步,不仅提升了测量精度,也拓展了应用场景。
在光呈现领域,新型显示技术的发展势头强劲。LCD、OLED、Micro-LED、激光显示和电子纸显示等技术路线并行发展,满足了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随着技术的进步,这些显示技术在分辨率、色域、对比度等方面的表现将不断提升,为用户带来更加丰富的视觉体验。
跨领域交叉融合成为信息光子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计算、连接和存储的新范式推动了算力的扩展,通感一体化光网络的构建,以及感算融合全光智能技术的研究,都在推动信息技术的创新发展。
光电融合作为后摩尔时代的重要趋势,对产业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光子与电子技术的协同互补,不仅提升了系统性能,也为信息产业的新型应用需求提供了解决方案。预计未来,光电融合将在集成电路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这篇文章的灵感来源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信息光子技术发展与应用研究报告(2024年)》。除了这份报告,还有许多同类型的报告,也非常有价值,推荐阅读,这些报告我们都收录在同名星球,可以自行获取。
以上为节选样张,关注公众号【蝉鸣报告】回复领取PDF完整电子版(无广告)。
【蝉鸣报告】每日更新最新硬核报告,覆盖产业报告、全球化、经济报告、趋势等全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