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鸣报告-硬核报告每天更新;
覆盖产业报告、全球化、经济、趋势等全领域...

【CSAGCR】零信任可信接口规范


云安全联盟大中华区近日发布了一份名为《零信任可信接口规范》的行业研究报告。该报告深入探讨了应用系统与零信任安全网关、零信任代理、零信任控制中心之间的通信协议要求、数据传输要求及数据接口规范,旨在确保数据交换过程中的安全性、完整性,并实现动态访问控制和授权。报告中不仅涵盖了零信任技术的核心理念和架构,还详细描述了各种接口的参数和要求,为应用系统开发者、零信任解决方案提供商以及网络安全评估和监管机构提供了宝贵的指导和参考。

在数字化时代,网络安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而零信任模型作为一种新兴的安全理念,正逐渐成为保护企业数据和系统的关键策略。零信任的核心思想是“永不信任,始终验证”,这意味着无论用户身处何地,都必须经过身份验证和授权才能访问资源。《零信任可信接口规范》这份报告,为我们提供了零信任模型的技术细节和实施指南,是理解和部署零信任架构的重要参考。

报告指出,零信任技术是基于持续动态安全访问控制的技术,目的是降低访问过程中的安全风险。这种技术要求所有主体,包括用户和设备,都需要经过验证,而且身份认证是多维度和持续性的。这与传统的网络安全模型相比,后者通常依赖于网络边界的防护,而零信任模型则不信任任何内部或外部的网络流量,直到它们被验证。

在通信协议方面,报告强调了使用TLS 1.2或更高版本的安全协议来确保数据传输的安全。这是一种重要的安全措施,因为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容易受到窃听和篡改。报告还提到,报文内容应采用XML或JSON格式,以保证数据的可读性和易处理性。这种格式的选择,不仅有助于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还有助于不同系统之间的互操作性。

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是零信任模型中的另一个重点。报告中提到,数据传输的频率应不低于每60秒一次,以确保数据的实时性。同时,数据传输的延迟应控制在3秒以内,这是为了确保系统的响应速度和效率。此外,报告还提到了在通信中断的情况下,应暂存身份鉴别数据,并在通信恢复后及时补报,这是为了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连续性。

身份验证和授权是零信任模型的基石。报告中提到,应采用OIDC(OpenID Connect)或SAML(Security Assertion Markup Language)等协议进行身份验证和授权访问。这些协议能够提供一种标准化的方法来验证用户的身份,并确保只有经过授权的用户才能访问特定的资源。

报告还详细描述了应用系统与零信任安全网关、零信任代理、零信任控制中心之间的数据接口规范。这些规范包括了接口参数、通信协议要求、数据传输要求以及异常告警机制等。例如,应用系统身份鉴别接口需要包括应用系统标识、应用系统名称、当前时间等多个参数,这些都是为了确保身份鉴别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异常告警机制是零信任模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帮助及时发现和响应安全事件。报告中提到,异常告警的触发条件包括安全策略违反、系统异常、异常访问流量等。告警级别分为一般、警告和严重三个等级,这样的分级可以帮助控制中心根据告警的严重性采取相应的响应措施。

通过这份报告,我们可以看到零信任模型在技术实现上的复杂性和细致性。它不仅仅是一个安全理念,更是一系列具体的技术规范和操作流程。这些规范和流程的实施,能够显著提高企业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保护企业免受日益复杂的网络威胁。

这篇文章的灵感来自于《零信任可信接口规范》报告。除了这份报告,还有一些同类型的报告也非常有价值,推荐阅读。这些报告我们都收录在同名星球,可以自行获取。

以上为节选样张,关注公众号【蝉鸣报告】回复领取PDF完整电子版(无广告)。

蝉鸣报告】每日更新最新硬核报告,覆盖产业报告全球化经济报告、趋势等全领域。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蝉鸣报告(原爱报告知识星球) » 【CSAGCR】零信任可信接口规范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如何快速寻找资料?

关于我们赞助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