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亿欧智库发布了《2024中国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链出海战略研究报告》,这份报告深入分析了中国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链在全球化3.0时代下的出海战略和发展趋势。报告指出,中国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在技术、市场竞争力以及政策支持下,正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尤其在东南亚、欧洲及拉丁美洲地区展现出强劲的出海动力。报告中不仅详细阐述了出海的动因、进程、战略模式,还提供了典型案例分析,并预测了未来趋势,为相关企业提供了宝贵的市场洞察和战略指导。在这份报告中,读者可以发现关于中国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全球布局的深刻见解和实用信息。
新能源智能汽车的出海浪潮:中国汽车产业的新征途
中国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出海浪潮。2024年,中国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链出海战略研究报告揭示了这一趋势背后的深层动因和广阔前景。报告指出,中国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的技术领先、政策支持以及国际市场的广阔需求,正推动这一产业迈向全球化的新阶段。
技术领先是推动中国新能源智能汽车出海的核心动力。中国在新能源电动化与智能化技术方面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拥有大量领先技术,并在国际上逐渐拥有话语权。例如,中国牵头制定的多项新能源汽车国际标准,显示了中国在全球汽车产业中的技术影响力。此外,中国企业在新能源智能汽车相关专利方面具备明显优势,动力电池专利申请数量约占总体数量的74%,这一比例远高于其他国家。
国内市场竞争激烈,促使企业寻求海外市场。中国新能源智能汽车市场增速放缓,竞争加剧,车企开启价格战以抢夺市场份额。在这种背景下,进军海外市场自然成为新的突破点。国家政策也大力支持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链出海,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出海。
海外市场的需求旺盛,为中国新能源智能汽车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根据国际能源署的预测,2035年世界电动车销量预计超过6800万辆,未来10年均电动汽车销量增速为12%。特别是在欧洲和美国,电动乘用车销售量预计将实现显著增长。这为中国新能源智能汽车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机遇。
中国新能源智能汽车出口量快速上升,得到国际广泛认可。自2019年以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从25.43万辆上升到2023年的113.47万辆,总体汽车出口量也从124万辆上升到522万辆。新能源汽车出口在总体汽车出口量的占比迅速上升,从21%上升至33%。这一趋势表明中国新能源汽车得到了国内和海外消费者的大量认可。
中国新能源智能汽车出口品牌百花齐放,造车新势力品牌开始发力。比亚迪、上汽集团、吉利集团等企业在新能源车出口方面表现突出。比亚迪新能源车出口量占该品牌汽车总体出口量的90%,显示出其在新能源领域的强大竞争力。
政策端的支持为中国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链出海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国家发布多项政策,如《关于支持新能源汽车贸易合作健康发展的意见》等,不仅指出了明确的出海发展方向,还打通了产业链出海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障碍。
然而,出海过程中也面临挑战。中国车企在海外的品牌认知度低,消费偏好差异,充电基础设施不及预期等问题,都需要企业提前规划合理预期和解决措施。此外,更严格的法律法规、综合制造成本升高等也是企业需要面对的问题。
智能化发展为中国新能源智能汽车出海提供了技术机遇。预计2026年L3级别自动驾驶将大量装配至新车型当中,智能化水平将进一步提升。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的发展,将为驾驶者带来更方便、更具科技感的驾驶体验。
生态机遇和地区机遇也为中国新能源智能汽车出海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产业链企业间出海协同化、企业内出海生态化,以及东南亚、中东、拉美地区的市场机遇,都是中国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可以把握的机会。
文章的灵感来源于《2024中国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链出海战略研究报告》。这份报告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中国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出海的宏观视角,还深入分析了出海的动因、进程、挑战与机遇。除了这份报告,还有许多同类型的报告,也非常有价值,推荐阅读,这些报告我们都收录在同名星球,可以自行获取。
以上为节选样张,关注公众号【蝉鸣报告】回复领取PDF完整电子版(无广告)。
【蝉鸣报告】每日更新最新硬核报告,覆盖产业报告、全球化、经济报告、趋势等全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