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财新智库】联合学术支持机构发布了《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报告》。这份报告深入探讨了自2013年以来中国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成就、科技创新在推动普惠金融中的作用,以及银行业在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创新方面的多元、综合、开放趋势。报告还提出了推动金融五篇大文章的“融合”发展是实现数字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并对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建议与展望。这份报告中包含了丰富的数据、案例分析和政策建议,对于理解中国数字普惠金融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具有重要价值。
中国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正在深刻改变着金融服务的面貌。从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普惠金融”至今,我国普惠金融取得了巨大成就,特别是数字普惠金融的新模式,以其共享、便捷、低成本、低门槛的特点,为更广泛群体提供了更优质的金融服务。
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得益于科技创新的强大推动力。以生成式人工智能为代表的前沿科技快速发展,为数字普惠金融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手段。我国银行业在金融科技领域的投入不断加大,推动数字普惠金融从“数字化”向“数智化”迈进,有效破解了规模、风险、收益难以兼顾的“不可能三角”。例如,少数数字银行构建了基于安全可控技术的全分布式银行核心系统,实现了普惠金融服务的提质增效扩面。
当前,我国信贷覆盖度和满足度已达到较高水平,普惠金融发展进入了以客户为中心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数字普惠金融从信贷服务扩展至财富管理等更广泛的金融服务,部分商业银行开始提供“金融+非金融”的综合服务,以赋能小微企业成长。同时,部分金融科技实力较强的银行开始探索对外输出金融科技能力,以助力行业整体数字化水平的提升。
推动金融五篇大文章的“融合”发展是做好数字普惠金融的关键。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为数字普惠金融的服务重点领域指明了方向。在科技金融领域,银行业通过提供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助力打通“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在养老金融领域,以差异化金融产品供给和优化适老金融服务为两大抓手,助力实现老有所养;同时,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过程中,积极融入绿色发展的理念,实现“绿普融合”发展。
我国已初步建成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数字普惠金融服务体系。不同类型的银行发挥自身优势,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开展差异化的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形成错位竞争的格局。对于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可进一步强化资源和技术禀赋,推动金融服务向薄弱领域延伸;对于城商行、农商行等地方中小法人银行,充分发挥其地缘、业缘优势,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服务方式,满足普惠群体多样化的金融需求;对于我国少数几家数字银行,鼓励其将前沿技术运用于更广泛的数字普惠金融服务中,提升金融消费者体验,助推行业进步,促进数字普惠金融创新发展。
展望未来,我国数字普惠金融须进一步平衡创新和风险的关系,做好金融消费者保护,充分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并持续提升国际竞争力,助力走好中国特色金融高质量发展之路。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不仅是技术进步的体现,更是金融服务理念的一次深刻变革。它让金融服务变得更加便捷、高效、安全,让更多人享受到了金融服务的红利。
这篇文章的灵感来自于《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报告》。除了这份报告,还有一些同类型的报告也非常有价值,推荐阅读,这些报告我们都收录在同名星球,可以自行获取。
以上为节选样张,关注公众号【蝉鸣报告】回复领取PDF完整电子版(无广告)。
【蝉鸣报告】每日更新最新硬核报告,覆盖产业报告、全球化、经济报告、趋势等全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