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鸣报告-硬核报告每天更新;
覆盖产业报告、全球化、经济、趋势等全领域...

【西南证券】通信行业2025年投资策略-AI投资加码_卫星产业化推进


西南证券研究发展中心通信研究团队近日发布了《通信行业2025年投资策略-AI投资加码,卫星产业化推进》报告,该报告深入分析了通信行业在2025年的投资策略,特别关注了人工智能投资的持续加码和卫星产业化的推进。报告指出,随着国内外云厂商在AI领域的投资不断增长,全球算力需求高涨,同时卫星互联网的产业化发展也将成为通信行业的重要趋势。报告中还详细讨论了光通信传输、运营商&设备商、工业互联网等赛道的景气度,并提供了核心投资策略和重点关注标的。这份报告为投资者提供了丰富的行业洞察和投资建议,是了解通信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和投资机会的重要资料。

在通信行业,2025年的投资策略正聚焦于AI投资的加码和卫星产业化的推进。AI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卫星互联网的商业化,正在重塑通信行业的未来。

AI投资的热潮正在全球范围内蔓延,国内外云厂商如谷歌、微软和字节跳动等纷纷加大在AI领域的投资。据IDC预计,到2025年全球算力总规模将达到3300Eflops,年复合增长率为50.4%。这一增长趋势表明,全球算力供给仍处于紧缺状态,对光/铜连接、交换设备等领域的通信带宽和技术升级迭代需求强烈。预计到2025年,1.6T光模块、CPO、铜连接等需求将加速释放。国内通信设备厂商凭借在国际产业链上的深耕,有望享受AI带来的增量需求和技术革新的红利。

卫星互联网的发展也进入了产业化的新阶段。2024年,中国两大卫星星座完成首批组网星发射入轨,G60千帆星座启动物联网商业服务,华为Mate系列低轨卫星互联网系统也将于2025年下半年开启众测。预计2025年,星网与千帆星座将完成100颗以上的卫星入轨,全球初步组网并开启小范围基础通信服务,卫星通信商业模式将基本成型,运营和服务提供商有望迎来估值提升周期。同时,卫星组件型号逐步定型,中游供应商盈利能力将得到改善。

光通信传输、运营商&设备商、工业互联网赛道的景气度维持高位。2024年前三季度通信总营收规模达1.9万亿,同比增长3.7%;实现归母净利润1776.6亿元,同比增长8.2%,盈利能力持续改善。2025年,AI浪潮与卫星通信或成为重要投资主线,建议关注卫星/光&铜通信/运营商&设备商/工业互联网等重点板块。

在个股方面,中际旭创、震有科技、映翰通、佳讯飞鸿等被重点关注。这些公司或将在AI和卫星产业化的推进中发挥重要作用。

通信行业在2024年的表现也值得回顾。通信指数相对沪深300走势表现强劲,年初至今申万通信指数上涨28.8%,跑赢沪深300指数约14.1个百分点,涨幅居于全行业第三。通信行业的估值位于底部,机构持仓稳定,具备中长期配置性价比。

收入端方面,2024年前三季度通信板块总营收达1.9万亿元,同比增长3.7%。利润水平不断提升,盈利质量向好发展。费用端方面,费用整体控制有效,研发投入持续提升。利润端方面,毛利净利稳健爬升,资产回报持续提升。

AI和卫星双主线共振,为通信行业带来新的增长点。6G网络将涵盖陆空天海的基础设施资源,构建星地融合网络,实现全球全域的“泛在连接”。卫星通信作为未来通信的基本环节,3GPP已开展对“非地面网络”的研究,低轨卫星星座将是未来通信的必要基建。

SpaceX的星链卫星是近4年来在轨卫星的主要增量。截至2024年,全球在轨运行卫星数量为10505颗,其中SpaceX公司持续加快“星链”部署进程,其发射的卫星荷载数量占美国总合在数量的比例在2022、2023年已经达到89%。

全球卫星通信产业市场空间已超千亿,地面装备和卫星服务环节价值量高。我国卫星通信产业有望伴随低轨卫星建设而爆发,到2025年市场总规模有望达到2327亿人民币。

商业火箭领域的发展也不容忽视。我国商业火箭领域初创企业涌现,包括蓝箭航天、天兵科技等,均推出了各自的火箭型号。预计我国商业航天产业规模将突破2.3万亿元。

卫星运营需要依靠地面信关站和运营商支持。随着卫星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卫星终端逐渐在各个领域落地应用,为陆地、海洋和航空等场景带来了显著的变革。

5G-A作为5G的升级版,将使上下行速率提升10倍、连接密度提升10倍、时延进一步降低,并将定位精度提升至厘米级。5G-A将面向六大主要应用场景,包括沉浸实时、智能上行、工业互联、通感一体、千亿物联和天地一体,构建数字、智慧、绿色低碳社会的基础设施。

通感一体作为5G-A的关键概念,将通信和感知功能融合在一起,实现高精度定位和追踪等功能,可应用到低空安防、低空管理、智慧交通等场景。

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在未来5年内有望达到4万亿人民币。全球主要国家在册无人机总数量超200万架,其中中国在册无人机数量达126.7万架,同比增长32.2%。

全球以太网物理芯片市场格局表现为国际厂商占比较高,国内芯片制造商自主逐步完善,正在逐渐崛起。盛科通信和裕太微是国内典型的以太网交换芯片企业,专注于研发、设计和销售。

数据中心加快建设对散热和能耗提出更高要求,液冷交换机方案帮助数据中心实现低能耗。TSN作为下一代工业以太网技术,保证了来自不同供应商的设备之间的网络级兼容性。

InfiniBand网络解决方案在网络计算、网络自愈、服务质量和网络拓扑方面具有增强功能,可以广泛应用于AI模型训练、HPC等先进计算场景。

全球交换机市场规模持续增长,中国市场增速明显高于全球增速。国外市场思科一家独大,Arista成长迅速。国内市场呈现寡头竞争格局,华为、新华三、锐捷网络等品牌厂商占据主要市场份额。

中际旭创、佳讯飞鸿、华测导航、坤恒顺维、盛路通信、菲菱科思、共进股份、光迅科技、震有科技、锐捷网络等公司在通信行业中表现突出,有望在AI和卫星产业化的推进中发挥重要作用。

这篇文章的灵感来自于西南证券发布的《通信行业2025年投资策略-AI投资加码,卫星产业化推进》报告。除了这份报告,还有一些同类型的报告也非常有价值,推荐阅读,这些报告我们都收录在同名星球,可以自行获取。

以上为节选样张,关注公众号【蝉鸣报告】回复领取PDF完整电子版(无广告)。

蝉鸣报告】每日更新最新硬核报告,覆盖产业报告全球化经济报告、趋势等全领域。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蝉鸣报告(原爱报告知识星球) » 【西南证券】通信行业2025年投资策略-AI投资加码_卫星产业化推进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如何快速寻找资料?

关于我们赞助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