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魔方近日发布了《2024年第十批国家集采专题报告》,这份报告深入分析了2024年第十批国家集采的规则变化、中选情况、价格分析、企业表现以及领域梳理等多个维度。报告指出,第十批集采中选率有所下降,价格降幅较以往批次有所升高,且原研药均未中选,对原研药影响最大的为消化领域和血液领域。报告中还提到,集采后增长品种多为注射剂,而损失较大的品种则集中在抗生素和慢病领域。这份报告为医药行业从业者提供了丰富的数据支持和深入的市场洞察,是了解国家集采动态和影响的重要资料。
国家药品集采政策自实施以来,已成为影响医药行业的重要力量。2024年的第十批集采,更是在规则、影响范围和深度上都有所增强。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一政策对药品市场的影响。
药品集采的核心在于通过集中采购降低药品价格,减轻患者负担。第十批集采涉及420个化药,竞争异常激烈。规则的变化,如取消了品间熔断,增加了复活机制,这些都直接影响了中选企业和产品数量。中选率仅为48.4%,意味着超过一半的药品未能中选,而中选产品中,有48个是通过复活机制中选的,这显示了竞争的残酷性。
价格降幅是衡量集采效果的重要指标。第十批集采的最高申报价普遍较低,导致整体平均降幅有所升高。从最高申报价来看,平均降幅达到了98.7%,而从省份最低价来看,大部分降幅都在90%以上,这表明为了获得中选资格,企业之间的价格竞争非常激烈。
在企业层面,成都倍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中选产品最多,显示出其在集采中的竞争力。然而,齐鲁制药和湖南科伦虽然中选产品较多,但成功率仅为50%,这可能意味着他们在价格竞争中做出了较大牺牲。同时,一些违规企业未能中选,显示了集采规则的严格性。
从药品领域来看,消化道和新陈代谢用药、心血管系统用药占据了主要的市场份额。特别是心血管系统用药的中选产品占比相对较高,这对相关领域的企业来说是一个积极信号。
然而,原研药在第十批集采中全军覆没,这对原研药企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打击。特别是在消化领域和血液领域,原研药的规模占比高,损失更为惨重。
具体到品种,抗肿瘤药盐酸多柔比星注射液的影响最大,院内销售额接近23亿元。而拜耳的阿司匹林肠溶片作为原研产品,也受到了较大的影响。
集采对销售的影响是深远的。从历史数据来看,集采后核心医院的整体规模与集采后一年规模相比波动不大,但中选产品的实际核心医院规模都大于报量规模。这意味着集采执行后,化药报量规模基本占比实际核心医院销售额的50%~60%左右。
对于企业来说,集采中的盈利和损失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故事。一些企业通过光脚品种的立项在集采中快速获益,但也有企业因为TOP品种被集采而损失惨重。阿斯利康、恒瑞医药和拜耳等企业在集采中的损失最为严重。
总的来说,第十批集采对医药行业的影响深远。它不仅改变了药品市场的竞争格局,也对药品价格、企业盈利和患者用药产生了重大影响。随着集采政策的不断深化,医药行业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
这篇文章的灵感来自于【医药魔方】2024年第十批国家集采专题报告。除了这份报告,还有一些同类型的报告,也非常有价值,推荐阅读,这些报告我们都收录在同名星球,可以自行获取。
以上为节选样张,关注公众号【蝉鸣报告】回复领取PDF完整电子版(无广告)。
【蝉鸣报告】每日更新最新硬核报告,覆盖产业报告、全球化、经济报告、趋势等全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