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近日发布了《制造业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2024年)》,这份报告深入分析了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发展态势,特别是从创新力、竞争力、影响力、贡献力四个维度评估了制造业上市公司的高质量发展情况,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报告指出,尽管制造业上市公司在高质量发展上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规模、经营质效、研发投入和跨国经营等方面与世界一流企业仍有差距,报告中蕴含的洞察和建议对于推动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制造业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揭示了中国制造业的新动向。这份报告,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在高质量发展征途上的进步与挑战。通过深入分析,报告不仅展示了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现状,更为我们指明了未来发展的方向。
报告指出,制造业上市公司作为实体经济的领头羊,其经营表现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制造业整体的运行态势。2023年,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量持续增长,硬科技类企业成为上市主力。这表明,制造业的创新活力正在不断释放,研发实力持续增强。数据显示,研发经费投入首次突破万亿元,同比增长10.5%,这一数字令人振奋,它不仅体现了企业对创新的重视,也预示着未来发展的潜力。
在生产经营方面,尽管面临市场竞争加剧、有效需求不足等挑战,但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利润承压韧性凸显。2023年,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利润总额为1.8万亿元,营业收入利润率为6.5%,较上年同期下降1.0个百分点。这一变化提醒我们,尽管整体表现稳健,但在盈利能力上仍有提升空间。
市值方面,报告揭示了制造业上市公司市值延续震荡下行态势,行业分化愈发明显。这一现象提示我们,市场对不同行业的认可度和预期存在差异,也反映出制造业内部结构的优化和调整。
百强企业的分析尤为引人注目。报告显示,东部地区优势明显,广东、上海、北京、江苏位列第一梯队。这些地区的制造业上市公司不仅数量多,而且在创新力、竞争力、影响力、贡献力等方面表现出色。这不仅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成果,也是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战略的体现。
报告还指出,尽管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我国制造业企业在规模、经营质效、创新投入、跨国经营等方面与世界一流企业相比仍有差距。这一判断提醒我们,高质量发展的道路并不平坦,需要我们持续发力,不断追赶。
针对这些问题,报告提出了一系列建议。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关键。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在基础研究、前沿技术和关键领域加大投入,引导企业面向长远发展和竞争力提升,前瞻部署基础研究,积极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
此外,提升产品服务质量,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也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我们应支持企业参与国际质量标准制定,加强品牌推广,提升企业影响力,增强全球资源配置效率。
打造一流产业生态,深化服务做强支撑力也是报告中的重要观点。加强专业化市场机构建设,完善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丰富人才培养体系,这些都是构建健康产业生态的必要条件。
最后,完善制度推进改革,提升现代企业治理力也是报告中的重要建议。推动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弘扬企业家精神,这些都是提升企业治理能力的关键举措。
文章的灵感来自于这份报告。虽然这里只是对报告内容做了总体的介绍,但还有许多同类型的报告,也非常有价值,推荐阅读。这些报告我们都收录在同名星球,可以自行获取。
以上为节选样张,关注公众号【蝉鸣报告】回复领取PDF完整电子版(无广告)。
【蝉鸣报告】每日更新最新硬核报告,覆盖产业报告、全球化、经济报告、趋势等全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