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和平组织和陕西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近日共同发布了一份名为《节气的时差-多元农户经营主体气候变化认知与适应策略案例研究》的报告。该报告深入探讨了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以及不同农业经营主体的适应策略,提供了政策参考、信息共享和环保公益的视角。报告中不仅分析了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区域气候特征,还详细调研了陕西渭塬市、重庆雾江区和河北千山县的农业适应实践,揭示了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在面对气候变化时的认知差异和应对行为,其中包含了丰富的一手调研资料和深入的案例分析,对于理解农业领域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和机遇具有重要价值。
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正变得日益严峻。在黄土高原的渭塬市,苹果产业作为当地经济的支柱,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气温的上升和降水模式的改变,让苹果的生长环境变得复杂多变。根据报告,渭塬市的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每十年上升约0.19°C,降水量也呈现增加趋势,每十年增加13毫米。这种变化不仅影响了苹果的生长周期,还增加了农户在果园管理上的难度和成本。
在渭塬市,农户对气候变化的感知主要来自于个人经验和新媒体信息。他们注意到,季节更迭、气温升降和降水变化等自然现象与过去有所不同,这些变化直接关联到农作物的播种时机、生长态势以及最终收成。例如,气温的异常波动影响了苹果的花期和坐果率,降水的不均匀分布可能引发干旱或洪涝灾害,增加果园管理的难度和成本。
气候变化对渭塬市苹果种植农户的影响是深远的。短期的极端气象灾害,如暴雨、冰雹等,不仅会对当季作物造成损害,还可能对果树的长期生长和挂果产生影响。例如,冰雹不仅会损坏正在生长的苹果,还可能对果树的枝干、树叶造成损伤,影响来年的生长与挂果。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由于规模较大,面对气候变化的脆弱性更为显著,他们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和资源来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风险。
渭塬市苹果种植农户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采取了一些实践措施。一些农户通过调整种植结构、改进灌溉技术、寻求非农就业等方式来适应气候变化。例如,一些农户在遭遇连续的气象灾害后,开始增加玉米种植面积,以期通过多样化种植来分散风险。然而,这些适应方案仍缺乏有效的经济激励、相应的政策支持和广泛的社会响应。
在重庆雾江区,农业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同样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雾江区年平均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每十年上升约0.28°C,年降水量也呈增加趋势,每十年增加20毫米。这种气候变化趋势对当地的农业生产构成了挑战。例如,高温热害的发生频次明显增加,对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构成了威胁。
雾江区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也在积极探索适应气候变化的策略。他们通过利用机械化手段提高应对灾害的能力,趋利适应促进产业融合发展,以及自发适应与规划适应的权衡取舍。例如,一些村庄通过组织村民建设村文化节日,发动村民通过各种渠道展现当地文化特点,宣传当地生态环境,增加外部对村子的了解与认知度,以此来引起农业专家与各级政府部门的关注和重视,并获得资金用于当地发展。
在河北省千山县,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同样显著。千山县的年平均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每十年上升约0.21°C,降水量也呈增加趋势,每十年增加9毫米。千山县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面临着旱涝、暴雨、连阴雨、低温冷害、霜冻、干热风、大风、冰雹等灾害性天气的挑战。
千山县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气候变化的策略。他们通过调整种植结构、改进灌溉技术、寻求非农就业等方式来适应气候变化。例如,一些农户在遭遇连续的气象灾害后,开始增加玉米种植面积,以期通过多样化种植来分散风险。然而,这些适应方案仍缺乏有效的经济激励、相应的政策支持和广泛的社会响应。
这篇文章的灵感来自于绿色和平组织和陕西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共同发布的《节气的时差-多元农户经营主体气候变化认知与适应策略案例研究》报告。报告深入分析了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以及农户如何应对这些挑战。除了这份报告,还有一些同类型的报告也非常有价值,推荐阅读,这些报告我们都收录在同名星球,可以自行获取。
以上为节选样张,关注公众号【蝉鸣报告】回复领取PDF完整电子版(无广告)。
【蝉鸣报告】每日更新最新硬核报告,覆盖产业报告、全球化、经济报告、趋势等全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