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世界互联网大会数据工作组发布了《2025全球数据跨境流动政策比较研究报告》。这份报告深入分析了全球136个国家(地区)、国际组织及贸易协定中涉及数据跨境流动的政策文本,提炼了数据持有、交换、接收环节的政策规定和做法,基于文本所述的机制工具模型归纳政策范式,并提出促进数据跨境流动的对策建议,为推动国际社会制订包容并放的数据国际合作政策框架贡献力量。报告中不仅梳理了全球数据跨境流动政策的基本范式,还比较了不同范式在数据跨境前后使用方面的规定,并提出了促进全球数据跨境流动的建议,其中包含了降低政策壁垒、明确施策条件、强化主体权益以及推动技术创新等多方面的深刻见解和实用信息。
数据跨境流动,全球经济的新动脉
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数据已成为一种至关重要的全球性资源,其跨境流动对经济增长、社会福利提升具有显著影响。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统计,全球数字服务贸易规模在2023年已突破4.25万亿美元,年均增速接近11%,占全球服务贸易的比重过半,而其中大部分贡献来自数据跨境流动。国际商会预计,到2025年底,数据跨境流动对全球GDP的贡献将增长至11万亿美元。
全球数据跨境流动政策的三大范式
全球数据跨境流动政策呈现出三种主要范式:框架内便利型、审慎弹性型与约束限制型。框架内便利型依靠企业自律和事后问责简化流程;审慎弹性型通过充分性评估匹配合规工具,平衡数据流动与隐私保护;约束限制型则以严格事前审批及区域禁令强化全流程管控。目前,全球数据跨境流动政策以审慎弹性型为主,占比约为59.28%,框架内便利型占比约为26.29%,约束限制型政策占比最低,约为14.43%。
数据跨境流动政策的分布与趋势
从时间趋势来看,2018年审慎弹性型政策达到峰值,主要受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出台的影响。此后,约束限制型政策逐渐增多,如俄罗斯、美国等经济体陆续强化安全导向的监管措施。全球数据跨境流动政策机制及工具的使用特征显示,数据主体知情权被广泛采纳,发展与安全并重的主流政策机制及工具为充分性评估、企业合同条款和标准合同条款,多个政策允许这三种工具组合使用。
数据跨境流动政策的国际合作
在国际合作中,数据跨境流动政策倾向于采用框架内便利型与审慎弹性型政策,强调标准合同、分级管理、知情同意等工具组合,并通过非本地化存储推动自由流动。而贸易协定则更突出自由流动原则,弱化流程管控。这两种机制均较少采用约束限制型政策范式。
促进全球数据跨境流动的建议
为降低政策壁垒,促进数据跨境流动,国际社会应积极推进政策协调,逐步降低政策壁垒,形成更加统一的跨境数据流动规则体系。同时,应鼓励通过多边和双边合作机制,推动数据保护与隐私标准的国际互认,实现不同数据治理体系间的互衔接。此外,建议设立数据跨境流动争端解决机制,为各国间或企业间在数据流动与合规过程中出现的法律冲突、标准分歧等问题提供协商、调解与仲裁的制度性路径。
数据跨境流动政策的未来
数据跨境流动政策的未来将更加注重技术创新,强化治理保障能力。各国应积极开发和部署相应的数据跨境流动数字化平台,通过引入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等,建立更为智能化、自动化的数据监控系统,提高数据跨境流动审批流程的效率和透明度。同时,各国应积极推动监管技术标准的互认,如共同制定跨境数据流动的接口标准、构建合规规则模型语言、开发风险评估算法模型等,通过标准的互认制定与实施,促进不同国家和地区间监管平台的互联互通,降低数据跨境流动中的合规壁垒。
这篇文章的灵感来自于《2025全球数据跨境流动政策比较研究》报告。除了这份报告,还有一些同类型的报告,也非常有价值,推荐阅读,这些报告我们都收录在同名星球,可以自行获取。
以上为节选样张,关注公众号【蝉鸣报告】回复领取PDF完整电子版(无广告)。
【蝉鸣报告】每日更新最新硬核报告,覆盖产业报告、全球化、经济报告、趋势等全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