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金证券近日发布了《AI动力打造固态电池发展新引擎》行业深度报告,该报告深入分析了固态电池技术的最新进展及其在AI消费终端领域的商业化前景。报告指出,固态电池因其高能量密度、本质安全特性和出色的低温性能,正加速取代传统锂电池,成为下一代主流技术路线。其中,特别强调了AI赋能下的新场景应用,如eVTOL和人形机器人,为固态电池市场带来千亿增量机遇。这份报告提供了对固态电池技术发展趋势、市场潜力及投资机会的深刻见解,是行业内专业人士和投资者了解固态电池领域动态的重要参考。
AI动力打造固态电池发展新引擎
随着技术突破的推动,固态电池正逐步取代传统锂电池,成为下一代主流技术路线。这种新型电池以其卓越的能量密度、本质安全特性和出色的低温性能,正加速其商业化进程。据GGII数据显示,2024年固态电池出货量预计将达到7GWh,而到了2027年,产业将从发展初期迈向快速上升期,进入快速增长期。
固态电池的技术路线多元,氧化物固态电池以其性能与成本的综合优势而受到关注;聚合物因加工性好、界面相容性好而具有潜力;硫化物则因高离子电导率而备受青睐;卤化物仍需突破成本与工艺瓶颈。在这场技术竞赛中,龙头企业的布局加码,全固态电池进程正在提速。例如,宁德时代计划于2025年推出半固态电池,2027年全固态进入装车测试;亿纬锂能预计2026年推出全固态电池;恩力动力计划于2025年年底开始供应电动汽车固态动力电池。
AI技术的赋能为固态电池产业带来了新的变革。AI消费终端因体积限制对能量密度的要求更高,用户体验的升级也推动了固态电池商业化的落地。特别是在eVTOL和人形机器人领域,固态电池因其高能量密度和安全性而成为关键技术。预计到2030年,全球锂电池需求量将达到约2800GWh,全固态电池渗透率有望达到4%左右,到2035年这一比例可能达到9%。
在投资建议方面,建议关注电池制造商如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国轩高科;设备制造商如纳科诺尔、曼恩斯特;固态电解质及上游材料供应商如三祥新材、厦钨新能、上海洗霸、有研新材;以及硅负极相关企业如元力股份、天奈科技等。
固态电池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包括政策变动风险、技术突破不及预期风险以及市场竞争加剧风险。政策支持对固态电池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技术突破的不确定性和全球范围内的竞争都可能影响固态电池的产业化进程。
固态电池的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锂、锆、锗、钴、镍、镧等矿产原材料供应商;中游为固态电池制造企业,包括电池厂商、固态电池初创企业和锂电材料厂商;下游应用领域主要包括新能源汽车、储能系统和消费电子设备。AI技术在固态电池产业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材料发现、电池设计、电池制造到BMS,AI技术的应用正在推动产业链的重构与洗牌。
AI智能终端对固态电池的需求日益增加,特别是在无人机、机器人等新兴应用场景中,对电池性能的要求更为严苛。这些领域对高性能和轻量化的追求,使得固态电池成为理想的选择。航天、深潜等科研领域对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寿命要求极高,固态电池的高安全性和适应极端环境的能力使其成为首选。
固态电池在动力电池市场、储能市场和消费电子市场均显示出巨大的潜力。在eVTOL市场,固态电池因其高能量密度和安全性而成为理想的选择。政策的引导和市场需求的推动,使得固态电池在eVTOL市场的应用前景广阔。人形机器人的发展同样离不开固态电池的支持,其高能量密度、快速充放能力和热稳定性为人形机器人的性能提供了保障。
展望未来,固态电池在锂电池市场中的渗透率预计将持续提升,特别是在消费电子板块,预计到2030年渗透率有望达到12%左右,率先实现突破。储能板块和新能源板块的固态电池渗透率也有望逐步提升,尽管速度可能较慢。这表明固态电池在多个领域都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商业价值。
这篇文章的灵感来自于华金证券发布的《AI动力打造固态电池发展新引擎》研究报告。除了这份报告,还有一些同类型的报告,也非常有价值,推荐阅读,这些报告我们都收录在同名星球,可以自行获取。
以上为节选样张,关注公众号【蝉鸣报告】回复领取PDF完整电子版(无广告)。
【蝉鸣报告】每日更新最新硬核报告,覆盖产业报告、全球化、经济报告、趋势等全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