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欧智库近日发布了《2025中餐连锁品牌出海分析报告》,这份报告深入分析了中餐连锁品牌出海的背景、动因、市场概况以及面临的挑战和未来趋势。报告指出,随着国内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全球化趋势的推动,越来越多的中餐品牌开始将目光投向海外市场,寻求新的增长点。报告通过对中餐出海的历程、驱动力、规模及重点区域市场分析,以及对火锅、正餐、快餐等不同赛道的标杆案例分析,揭示了中餐国际化的路径和策略。这里面不仅包含了丰富的行业数据和市场分析,还提供了出海策略建议及趋势预测,对于餐饮行业的从业者和投资者来说,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
中餐出海,一场文化与味蕾的全球之旅
中餐,这个源自中国的独特烹饪艺术,正以其独有的魅力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一场味蕾革命。从火锅到快餐,中餐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正逐渐被世界各地的食客所接受和喜爱。根据《2025中餐连锁品牌出海分析报告》,中餐出海的规模在2020年为2330亿美元,预计到2027年将达到4452亿美元,增长率保持在较高水平。这不仅代表着中餐的全球影响力在不断扩大,也意味着中餐连锁品牌正成为中国文化输出的重要载体。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中餐连锁品牌的出海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火锅作为出海先锋,以其高标准化和社交属性快速渗透国际市场。例如,海底捞在四大洲14国开设超120家门店,融入川剧变脸等文化元素吸引本地客群。这种文化与餐饮的结合,不仅让外国食客享受到美食,更让他们体验到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中餐出海的历程可以追溯至19世纪中叶,经历了从移民谋生到现代品牌全球化布局的演变。如今,中餐出海已从单一品类拓展至全产业链竞争,品牌需在标准化、文化输出与本土运营间找到平衡。这一过程中,东南亚因其低成本、文化相近成为规模化的核心战场,而欧美则因其高溢价、华人数量较多成为高端化的竞争地。
在东南亚,中餐出海的首选目的地,文化环境上具有显著优势。该地区华人人口密集,饮食文化与中餐高度相似,降低了市场教育成本。此外,东南亚年轻化的人口结构和快速崛起的中产阶级对多元化餐饮需求旺盛,为中餐品牌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政治环境方面,东南亚国家与中国经贸关系紧密,对华较为友好,容易保持宽松的经济环境,为中餐品牌提供了稳定的长期发展环境。
北美市场则展现出对中餐的强劲增长势头。约12%的美国餐厅提供亚洲菜,其中中餐占比高达39%。此外,北美地区拥有大量华人社区和留学生群体,为中餐市场提供了稳定的消费基础。在中餐馆数量最多的10个州中,佐治亚州的增长率最高,达到了4.1%,这一数据表明,佐治亚州在2024年Q2吸引更多的中餐厅入驻,进一步印证中餐市场在该地区的广阔前景。
然而,中餐出海也面临着不少挑战。首先是合规性挑战,包括食品安全、海关与原材料限制、数据合规与本地化管理以及法律与商标风险。这些挑战需要中餐品牌在出海过程中平衡标准化与本地化运营,将合规融入企业全球化战略。例如,食品安全标准的国际差异要求中餐品牌建立多国标准数据库,而数据合规则需要实施分布式数据架构,以应对跨境传输和隐私保护法规。
供应链建设也是中餐出海的一大挑战。面对国际化供应链人才短缺、关税壁垒和多变的贸易政策、高风险区域的基础设施和政治经济风险,以及食材保鲜与品质控制的技术挑战,中餐品牌需要采取本地化生产、区域供应链中心转型、轻资产模式和技术创新等对策。
文化及人才的本地化也是中餐出海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议题。在人才方面,海外市场普遍存在专业人才短缺问题,解决方案需要结合“核心外派+本地培养”的混合模式。在文化适应方面,关键在于平衡中餐本质与本地化创新,保留核心文化元素,调整服务形式,创新融合产品,并通过供应链本地化和宗教合规解决实际问题。
中餐连锁品牌出海的新趋势表明,中餐出海的品类正在不断丰富,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火锅和茶饮。从精致的正餐到快餐、休闲餐和小吃等细分业态的头部品牌都在积极进军海外市场。中餐连锁品牌出海,正呈现出文化出海、产业带出海与供应链出海三者协同发展的趋势。在文化层面,众多品牌将中华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店面设计之中。此外,未来出海品牌将更多通过授权、代理等方式在海外开店,将食材、调料等产品销往海外以支持中餐的海外运营。在供应链方面,将有更多的品牌选择建立生产基地以减少配送时间和成本。通过区域仓储中心和数字化管理平台,中餐品牌可以实现门店和供应商的高效协同。
这篇文章的灵感来自于亿欧智库发布的《2025中餐连锁品牌出海分析报告》。除了这份报告,还有一些同类型的报告也非常有价值,推荐阅读,这些报告我们都收录在同名星球,可以自行获取。
以上为节选样张,关注公众号【蝉鸣报告】回复领取PDF完整电子版(无广告)。
【蝉鸣报告】每日更新最新硬核报告,覆盖产业报告、全球化、经济报告、趋势等全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