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大学的刘俊勇教授团队发布了一份名为《竞争性售电服务市场基础理论及关键技术》的研究报告。这份报告深入探讨了在清洁能源大规模接入和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如何通过市场机制引导电力资源的有效配置,以及如何构建适应我国国情的竞争性售电市场理论体系。报告内容涵盖了售电服务市场的演化理论、定价理论、运营理论,以及市场仿真技术等多个方面,旨在解决配网运营效率提升、服务定价、主体决策等核心问题。这份报告不仅为理解当前售电市场的复杂性提供了理论框架,也为未来电力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持,其中包含了许多关于电力市场运营和监管的宝贵信息。
竞争性售电服务市场的基础理论及关键技术是电力行业转型的关键。随着清洁能源的大规模接入和用电需求的多样化,传统的垂直供电模式已不再适应现代电力市场的需求。市场机制的引入,不仅能够释放政策红利,还能激发社会资本的活力,推动配电网的发展。
配电网技术的成熟,尤其是向能源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售电市场提供了变革的基础。然而,售电市场仍处于萌芽阶段,缺乏与我国国情和电网情况相适应的竞争性售电市场理论体系。这导致了政策红利和数字经济的优势难以转化为售电市场及配电网的发展动力。因此,构建一个高效运营的竞争性售电服务理论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在这一背景下,提出了竞争性售电服务市场的构想,将售电服务分为普遍服务、定制服务和增值服务三个层次。普遍服务涉及基本供电和配电转运等,定制服务则根据用户需求提供高可靠性和高电能质量等额外服务,增值服务则与售电市场产业链附加值相关,如综合能源改造和设备运维等。
售电服务市场的研究框架立足宏观演化、中观定价和微观运营三个层面。市场系统动力学建模和售电服务市场定价理论是研究的两个核心内容。通过这些研究,可以揭示市场演化的机理,优化服务定价,并提升主体的投资竞争运行效率。
具体到竞争性售电服务市场演化理论,研究聚焦于市场架构主体规模、拐点条件和平衡形态等要素的发展趋势。这一理论有助于选择促进配网运营效率提升的市场组织模式。例如,系统动力学模型模拟长期市场动态和反馈结构,优化模型则聚焦短期仿真,基于市场机制生成准确的价格信号。
在定价理论方面,研究构建了一个综合性定价体系,覆盖多种服务类型。普遍用电服务定价理论和定制化与增值服务定价理论的提出,根据市场成员的个性化需求与价值特性,确定了服务层次与服务定价需满足的性质。例如,考虑场外干预与非凸特性的普遍用电服务定价方法,以及考虑用户差异化需求的定制化用电服务与增值服务的供给及定价方法,都是为了确保成本得到合理追踪与分摊,并提出内嵌激励相容性质的售电服务定价机制。
运营理论的研究则关注售电主体资金、能量、信息与多维服务之间的量化分析模型,实现面向竞争力提升的售电主体投资策略、运行方式和市场运营一体化建模。这有助于售电公司在不同时间尺度上进行深度融合,提供基础设施支持,优化市场环境和运行控制。
仿真技术的研究则结合了课题1到3的理论成果,提出了售电服务市场的自组织交易模式及交易规则,并构建了集成合同管理、竞价、出清、结算等功能的售电服务市场全链条业务架构仿真原型。这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了决策工具,实现了市场演化、定价、运营的闭环仿真验证。
总结来看,这些研究工作不仅提出了优化耦合系统动力学模型,实现了系统动力学模型内嵌全约束出清的计算机制,还提出了满足用户差异化供电可靠性需求的售电服务定价方法,揭示了竞争性售电市场多元化服务的分层供应及价值发现机理。此外,还提出了售电主体资金、能量、信息与多维服务之间的量化分析模型,实现了面向竞争力提升的售电主体投资策略、运行方式和市场运营一体化建模。基于多智能体的售电服务市场全链条业务仿真架构的实现,为多主体交易模拟提供了平台,促进了市场化交易策略的模拟与决策支持服务。
这篇文章的灵感来源于《竞争性售电服务市场基础理论及关键技术》这份报告。除了这份报告,还有一些同类型的报告也非常有价值,推荐阅读,这些报告我们都收录在同名星球,可以自行获取。
以上为节选样张,关注公众号【蝉鸣报告】回复领取PDF完整电子版(无广告)。
【蝉鸣报告】每日更新最新硬核报告,覆盖产业报告、全球化、经济报告、趋势等全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