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高盛(Goldman Sachs)发布了一份名为“中国饮料行业讨论主要争议点:竞争加剧但产品周期稳健且盈利具可预见性;对现制饮品竞争进行情景分析(摘要)”的行业研究报告。报告主要分析了中国饮料行业当前面临的三个主要争议点,包括外卖补贴对现制饮品销量的影响、产品周期作为特殊驱动因素的重要性以及竞争风险对利润率的影响。报告深入探讨了饮料企业在竞争加剧背景下的增长稀缺性、产品周期的稳健性以及盈利的可预见性,并通过对现制饮品竞争进行情景分析,为投资者提供了宝贵的市场洞察。这份报告内容丰富,涵盖了从行业趋势到具体企业战略的多维度分析,对于理解中国饮料行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具有重要价值。
中国饮料行业:竞争加剧下的稳健增长与盈利可预见性
近期,中国饮料行业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高盛发布的行业研究报告指出,尽管竞争加剧,但产品周期稳健,盈利具有可预见性。报告深入探讨了现制饮品竞争对行业的影响,并对饮料行业的未来发展进行了情景分析。
报告首先提到,今年以来,中国饮料企业股价上涨了19%,超过了MSCI中国必选消费品指数8%的涨幅。这一增长的背后,是市场对饮料行业增长稀缺性、产品周期的乐观预期,以及对短期成本效益的持续关注。尽管面临外卖补贴力度加大等挑战,报告认为饮料行业的长期增长路径仍然具有可预见性。
外卖补贴力度加大对现制饮品销量的影响是市场关注的争议点之一。报告指出,随着饮料企业争夺销量增长,对定价和渠道的商业投资增加,外卖竞争加剧导致现制茶饮/咖啡价格折扣力度加大。4月份以来,外卖平台补贴力度加大,提振了现制饮品销量。报告通过情景分析,评估了对即饮软饮料整体销量的可能影响。分析显示,假设即饮软饮料和现制饮品消费之间存在约50%-60%的相互蚕食影响,同时旺季时补贴对现制饮品门店日均销量的提振作用约为25%-45%,则对即饮软饮料销售点日均销量的总体影响为低个位数到中个位数百分比。
产品周期是饮料行业的关键驱动因素。报告强调,消费者对性价比、消费体验以及健康/功能性益处的重视,推动无糖饮料、新口味和运动/能量饮料等产品处于产品周期的上升阶段。例如,东鹏饮料的“补水啦”和“果之茶”、农夫山泉的“东方树叶”等产品因快速增长而备受关注。报告预计这些重磅产品/新产品将贡献2025年饮料销售额的2%-20%以上。
利润率韧性是饮料行业的另一个重要议题。尽管投资者担心促销/再投资风险对产品均价造成影响,但报告认为在成本缓冲的帮助下再投资水平仍然可控。报告将单位成本降幅预测修正为2.3%-6.3%,并预计全年成本将下降1.2%-5.3%,理论上这足以抵消产品均价下降1.0%-3.2%的影响。
报告对中国饮料行业的前景持乐观态度,认为饮料行业将在长期内保持销量增长,并为2025年利润增长提供支撑。报告将食品饮料企业的净利润预测至多上调9%,并将目标价调整-7%至+25%,以主要反映成本效益、产品周期以及估值延展6个月至2026年年中的因素。报告重申对东鹏饮料、康师傅、华润饮料和农夫山泉的买入评级。
在产品创新方面,报告提到,无糖饮料、新口味和运动/能量饮料等产品周期的上升,以及大包装产品的受欢迎程度,显示了消费者对健康和性价比的持续关注。例如,农夫山泉推出的“东方树叶”无糖茶产品,以及东鹏饮料的“焕神”能量饮料,都是市场上的热门产品。这些产品的成功,不仅推动了销售额的增长,也反映了饮料行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适应性。
报告还强调了成本效益在饮料行业中的重要性。随着PET、糖、纸浆等包装材料价格的下降,饮料企业的成本压力得到了缓解。报告预计,这种成本优势将有助于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保持利润率。
总体而言,尽管面临外卖补贴竞争等挑战,中国饮料行业仍显示出稳健的增长潜力和盈利可预见性。产品的创新、消费者对健康和性价比的关注,以及成本效益的持续,都是支撑行业长期增长的关键因素。
这篇文章的灵感来自于高盛发布的《中国饮料行业讨论主要争议点:竞争加剧但产品周期稳健且盈利具可预见性;对现制饮品竞争进行情景分析》报告。除了这份报告,还有一些同类型的报告也非常有价值,推荐阅读,这些报告我们都收录在同名星球,可以自行获取。
以上为节选样张,关注公众号【蝉鸣报告】回复领取PDF完整电子版(无广告)。
【蝉鸣报告】每日更新最新硬核报告,覆盖产业报告、全球化、经济报告、趋势等全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