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复旦大学发展研究院与复旦大学金砖国家研究中心联合发布了《大金砖科技创新合作报告》。该报告深入分析了金砖国家在科技创新合作方面的基础、现状以及对中国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的影响,并探讨了推动大金砖科技合作的方法与路径。报告指出,金砖国家科技创新合作机制日益成熟,对全球南方国家的现代化转型和国际科技合作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中国开展国际创新合作带来了重要机遇。报告中还对金砖合作的内部困境和外部风险进行了细致分析,提出了一系列推动合作的策略和建议,为理解和把握金砖国家科技创新合作提供了宝贵的视角和深刻的洞见。
大金砖科技创新合作报告揭示了金砖国家在全球科技合作中的重要性和潜力。金砖国家,包括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和南非,以及新加入的成员国,正逐渐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关键力量。这份报告深入分析了金砖国家在科技创新合作方面的现状、挑战和机遇,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理解全球科技合作的未来。
金砖国家在全球科技创新中的地位不容忽视。根据《全球创新指数2024》,金砖国家中的中国、阿联酋、印度、沙特阿拉伯和巴西位列全球创新水平前五十位。中国的国际专利申请数量最多,达到146万项,显示出中国在全球科技创新中的领先地位。这些数据表明,金砖国家在科技创新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影响力。
金砖国家科技创新合作机制的成熟,为成员国之间的合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自2011年金砖国家科技创新合作高官会首次召开以来,金砖国家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合作正式启动,并签署了多项重要文件,确定了19个优先合作领域。这些合作领域包括气候变化、节能减排、数据治理等,这些都是当前全球面临的紧迫问题,金砖国家的合作对于解决这些问题至关重要。
金砖国家的科技创新合作不仅限于政府层面,产学研合作也在不断深化。金砖国家已联合资助了百余项科研项目,涉及生物科技、天文学、物理等领域。这些合作项目不仅促进了科技知识的交流,也为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提供了动力。
然而,金砖国家科技创新合作也面临着内部和外部的风险。内部困境包括组织效能流失、制度竞争风险加剧以及成员国态度摇摆不定。外部风险则涉及成员国与美西方关系的差异、发展环境不稳定以及文化差异带来的不确定性。这些风险可能会影响金砖国家科技合作的效率和效果。
为了推动大金砖科技合作,报告提出了一系列方法和路径。这包括以小多边合作克服集体行动困境,建立健全风险监测预警和评估应对机制,加快完善多边科技合作机制,以及强化“一带一路”科技合作协同示范等。这些建议旨在提升金砖国家科技合作的韧性和可持续性,同时防范和化解扩员带来的问题和挑战。
报告强调,金砖国家应锚定其作为国际秩序良性“改革者”的角色定位,突出金砖科技创新合作的全球公共产品性质。这意味着金砖国家应继续推动全球治理改革,团结全球南方,提供更多优质科技公共产品,强化全球南方在供应链、数字经济等领域的规则制定权。
这篇文章的灵感来自于复旦大学发展研究院和复旦大学金砖国家研究中心发布的《大金砖科技创新合作报告》。除了这份报告,还有一些同类型的报告也非常有价值,推荐阅读,这些报告我们都收录在同名星球,可以自行获取。
以上为节选样张,关注公众号【蝉鸣报告】回复领取PDF完整电子版(无广告)。
【蝉鸣报告】每日更新最新硬核报告,覆盖产业报告、全球化、经济报告、趋势等全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