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泰海通证券近日发布了《建材研究框架-回归常识 探寻本源》报告,该报告深入分析了建材行业特别是水泥和玻璃纤维市场的供需状况、价格趋势以及盈利能力。报告详细探讨了中国水泥熟料产能的变化、需求的波动、价格的整体趋势,以及水泥企业的盈利情况和未来展望。同时,还涉及了浮法玻璃和玻纤的生产特性、供需关系及其对价格和盈利的影响。报告中还包含了对非洲水泥市场的分析,以及中国企业在海外的投资布局。这份报告为投资者提供了建材行业的全面视角,内容丰富,数据详实,对于理解行业动态和把握投资机会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建材行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而水泥作为建材中的关键材料,其供需变化、价格波动对整个行业有着深远的影响。根据【国泰海通】建材研究框架报告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一窥水泥行业的现状和未来趋势。
报告指出,自四万亿投资计划后,中国水泥熟料产线迎来建设高峰期,产能从2010年末的12.2亿吨增至2016年的18.3亿吨。然而,尽管近年来水泥熟料产能维持在18亿吨附近,去产能尚未开始。这意味着市场上水泥供应量并未减少,产能过剩的问题依旧存在。与此同时,水泥需求在2014年见顶后进入平台期,但到了2022年,水泥需求开始下滑,预计到2025年将进一步下滑至17亿吨。这一需求的下滑,无疑给水泥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价格方面,水泥价格也经历了波动。2010年供给侧改革助力水泥价格上行,但随后由于产能释放和地产市场的疲软,2014-2015年水泥价格大幅下行。2016-2021年,在需求平台期的背景下,供给侧错峰限产推动了水泥价格的长期牛市。然而,到了2022年,需求下滑导致协同破裂,水泥价格不断下行。这些价格波动对水泥企业的利润产生了直接影响。2015年和2024年是水泥盈利的两个低点,上市样本水泥企业2015年净利润为83亿元,而2024年预计为110亿元。
尽管盈利水平较差,但由于水泥行业单吨折旧摊销较大,上市企业经营性现金流仍较充沛,市场化产能出清难度较大。这表明,尽管面临盈利压力,水泥企业仍具备一定的财务稳定性。
报告还预测了水泥行业的短期和长期需求。短期内,水泥产量已从平台期降至2024年的18.3亿吨,预计2025年基建需求下滑5%,其他两项下滑10%,总需求下滑7.9%至16.8亿吨。长期来看,需求预计降至12亿吨后暂时稳定。这一预测基于城镇化率70%后水泥人均需求见顶的国际经验,以及中国人均水泥需求的比较。
供给端的变化也是影响水泥行业的重要因素。短期错峰生产、中期治理超产、长期碳中和政策都将对水泥行业的供给产生影响。特别是碳中和政策,预计将拉开企业间成本差距,低产能利用率、高盈利的企业将更具优势。
在国际层面,中国水泥企业的出海战略也日益重要。随着国内需求的疲软,寻求新的增量市场成为必然。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东南亚、中亚五国、非洲、南美等地区,成为中国水泥企业技术输出、产品输出的重要目的地。
非洲市场尤其值得关注。撒哈拉以南非洲水泥产量增长明显,从2005年的3200万吨增至2020年的近1.2亿吨。尼日利亚、南非、埃塞俄比亚等国的水泥产量位于前列。非洲的水泥市场竞争激烈,价格水平较高,这为中国水泥企业提供了新的机遇。
综上所述,水泥行业正面临供需变化、价格波动和政策调整等多重挑战。企业需要密切关注市场动态,灵活调整生产和销售策略,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同时,国际市场的开拓也为中国水泥企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这篇文章的灵感来自于【国泰海通】建材研究框架报告。除了这份报告,还有一些同类型的报告,也非常有价值,推荐阅读,这些报告我们都收录在同名星球,可以自行获取。
以上为节选样张,关注公众号【蝉鸣报告】回复领取PDF完整电子版(无广告)。
【蝉鸣报告】每日更新最新硬核报告,覆盖产业报告、全球化、经济报告、趋势等全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