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摩熵咨询发布了《2024年医美注射材料市场发展分析报告》,这份报告深入探讨了医美注射材料市场的发展现状、竞争格局以及未来趋势,涵盖了玻尿酸、胶原蛋白、再生材料和肉毒素四大品类。报告指出,我国医美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期,非手术类医美增速快,特别是注射类医美市场规模达到269亿元。在玻尿酸、胶原蛋白、再生材料和肉毒素四大领域中,各有其市场特点和竞争态势,报告详细分析了各品类的核心成分、作用特点、市场规模及代表企业等,揭示了医美注射材料行业的增长潜力和市场前景。这份报告为行业从业者、投资者提供了丰富的数据支持和深刻的市场洞察,是理解医美注射材料市场不可或缺的参考资源。
医美注射材料市场的发展势头迅猛,尤其在玻尿酸、胶原蛋白、再生材料和肉毒素四大领域。这些材料以其独特的优势,满足了现代人对美的追求,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玻尿酸因其超强保湿能力和广泛的应用频率,成为医美注射材料中的领头羊。市场规模已超百亿元,69款产品中,32家企业获批,外资企业在高端市场占据主导地位。玻尿酸产品多以凝胶形态出现,主要成分是透明质酸钠,部分产品添加利多卡因以提高使用舒适度。大分子玻尿酸因其更强的支撑力和持久性,价格相对较高。国内市场中,爱美客作为国内龙头企业,与韩国产品相比,美国和瑞典的产品价格更高。
胶原蛋白市场规模约55亿元,5家企业的8款产品获批。胶原蛋白以其稳定的三螺旋结构和强大的支撑力,在医美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市场上的注射用胶原蛋白主要为I型和III型,动物源胶原蛋白是目前的主流,但重组胶原蛋白的发展空间巨大。产品形态多样,溶液形态占比高达87.5%,部分产品添加PMIMA和利多卡因以提升效果和用户体验。台湾双美以其先发优势和丰富的产品矩阵,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
再生材料市场规模约30亿元,9家企业的11款产品获批。这类材料通过刺激人体自身胶原蛋白再生,达到长期填充的效果。产品多为凝胶态,小部分为冻干粉,大部分产品本身含有玻尿酸或需搭配玻尿酸使用。本土企业凭借先发优势,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肉毒素市场规模约81亿元,6家企业的6款产品获批,共计11个批文。肉毒素通过阻断神经与肌肉间的乙酰胆碱传递,达到美容效果。产品形态均为冻干粉,需添加稳定剂和保护剂。市场竞争中,各企业错位竞争,各有优势,预计市场竞争将进一步加剧。
我国医美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期,非手术类医美增速快,中小民营机构处于市场主导地位。医美注射类材料市场占比中,玻尿酸和肉毒素市场占比高,胶原蛋白和再生材料增速快。2023年市场规模分别达到103亿元和55亿元,显示出巨大的市场潜力。
政策监管方面,我国不断出台并落实相关政策,规范医美行业的良性发展。从1994年到2023年,政策涵盖了医疗机构诊疗科目的设立、医疗美容服务的管理、项目分级管理、机构评价标准、非法医疗美容的打击等多个方面,以确保行业的健康发展。
玻尿酸的生产工艺主要依赖微生物发酵技术和动物组织提取技术。微生物发酵法是目前的主流生产方法,能够获得产量可控、质量稳定、安全性高的玻尿酸分子。医美注射用玻尿酸主要为凝胶态,添加盐酸利多卡因可提升体验感。不同分子量的玻尿酸在组成、性能、注射层级、用途上存在明显差异,大分子玻尿酸价格更高。
胶原蛋白在医美注射领域的应用广泛,动物源胶原蛋白是目前的主流,但重组胶原蛋白的发展速度快,未来市场潜力巨大。医美注射用胶原蛋白多为溶液或冻干纤维形态,部分产品添加PMMA以持续刺激胶原蛋白再生。
再生材料作为异物持续刺激人体自身胶原蛋白再生,过程中逐渐被人体代谢。产品多为凝胶态,大部分产品含有或需搭配玻尿酸使用。我国再生类医美注射市场规模达30亿元,本土企业占据先发优势,定价与进口产品相当。
肉毒素市场规模超80亿元,六大厂商错位竞争、各有优势。肉毒素是具有神经毒性的蛋白质,通过阻断神经与肌肉间的乙酰胆碱传递达到美容效果。评价肉毒素产品性能最关键的三大指标是扩散性、持续时间、安全性。
这篇文章的灵感来源于《2024年医美注射材料市场发展分析报告》。除了这份报告,还有许多同类型的报告也非常有价值,推荐阅读。这些报告我们都收录在同名星球,可以自行获取。
以上为节选样张,关注公众号【蝉鸣报告】回复领取PDF完整电子版(无广告)。
【蝉鸣报告】每日更新最新硬核报告,覆盖产业报告、全球化、经济报告、趋势等全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