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信息网络产业联盟近日发布了《量子密钥无线分发技术研究报告》,该报告深入探讨了量子密钥无线分发技术的发展现状、应用场景、技术挑战及未来发展趋势。报告指出,量子密钥无线分发技术是实现量子通信“最后一公里”安全传输的关键,对于构建端到端的高安全量子密钥分发系统具有重要意义。报告中不仅详细分析了量子通信技术的发展概况,还提出了量子密钥无线分发的系统解决方案和技术验证装置,为量子通信技术的产业化落地提供了宝贵参考。这份报告是量子通信领域的重要研究成果,对于推动量子科技与信息通信的深度融合,以及量子通信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参考价值。
量子通信技术,作为新一代网络安全的基石,正逐渐从实验室走向实际应用。《量子密钥无线分发技术研究报告》深入探讨了量子密钥无线分发技术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为我们描绘了一个量子安全通信的宏伟蓝图。
报告指出,量子信息技术已成为全球科技竞争的焦点。美国总统拜登提出的量子信息科学和技术劳动力发展国家战略计划,以及欧盟的“地平线欧洲”战略计划,都显示了西方国家对量子通信技术的重视。我国也不甘落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上强调了量子科技的重要性,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到了量子技术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地位。
量子密钥分发技术,作为量子通信的核心,其应用场景广泛。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移动终端加密通信、量子安全对讲等,都是量子密钥分发技术发挥作用的舞台。特别是在金融领域,量子密钥分发技术能够提供更高级别的数据安全保障,这对于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和推动金融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报告中提到,量子密钥无线分发技术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实现“最后一公里”的安全传输。目前,主要采用离线灌装和OTA(SIM卡)方式进行量子密钥的分发,但这些方法存在局限性。离线灌装需要用户频繁前往服务站点加注,而OTA方式则受限于终端的硬件和操作系统。因此,基于无线物理层加密的量子密钥无线分发技术应运而生,利用无线信道的特性实现密钥的安全传输。
量子密钥无线分发系统的总体设计包括量子密码安全服务中心、量子无线网关和量子安全终端。这个系统能够利用无线信道的随机性、互易性、去相关性等特点,在终端和无线通信信道中产生具有信息论安全性的密钥,实现量子密钥的安全分发。这种技术的优势在于其多层安全性、对中心的弱依赖性、自主能力以及量子安全增强特性。
报告中还详细介绍了无线物理层安全通道建立技术,包括信道探测、量化、信息协调和隐私放大四个阶段。这些技术能够确保在无线环境下实现密钥的安全生成和传输。例如,通过信道探测,用户可以收集互易的信道信息;量化阶段将信道测量值转换为二进制序列;信息协调用于消除预备密钥材料中的错误;隐私放大则从公共随机变量中提取出几乎完全保密的密钥。
量子密钥无线分发技术验证装置的开发,为这项技术的实践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量子无线网关和量子安全移动通信终端能够在通信过程中提取无线物理层信道状态信息,转换为双方的对称密钥,即无线物理层密钥,用于加密传输量子密钥。
总结来看,量子密钥无线分发技术的发展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随着技术的成熟和应用场景的拓展,这项技术有望在未来的通信安全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产学研各界应加强合作,共同推进量子密钥无线分发技术的标准化和产业化,以实现更广泛的量子安全能力覆盖。
这篇文章的灵感来源于《量子密钥无线分发技术研究报告》,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量子通信技术发展的窗口。除了这份报告,还有许多同类型的报告,它们同样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我们都收录在同名星球,欢迎自行获取。
以上为节选样张,关注公众号【蝉鸣报告】回复领取PDF完整电子版(无广告)。
【蝉鸣报告】每日更新最新硬核报告,覆盖产业报告、全球化、经济报告、趋势等全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