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鸣报告-硬核报告每天更新;
覆盖产业报告、全球化、经济、趋势等全领域...

【大公信用】城投行业2025年第一季度行业政策观察-城投企业信用分化明显_产业转型效果有待观察


近日,大公信用发布了《城投行业2025年第一季度行业政策观察》报告,该报告深入分析了城投企业在2025年第一季度的信用分化现象、产业转型效果以及债务压力等关键问题。报告指出,城投行业在政策延续、监管加强的背景下,企业信用分化明显,产业转型效果有待观察,同时城投企业市场化转型意识增强,退平台进入高峰期。报告中不仅提供了宏观与区域经济环境、监管政策、债券融资、债务压力等方面的详细数据和分析,还对城投企业的信用水平及信用风险进行了展望,为投资者和决策者提供了宝贵的信息和洞见。

城投行业2025年第一季度行业政策观察:城投企业信用分化明显,产业转型效果有待观察

2025年第一季度,城投行业面临诸多变化,其中最显著的特征是城投企业信用分化明显,产业转型效果有待观察。在宏观与区域经济环境方面,我国经济运行稳中有进,主要经济指标处于合理区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小幅增长,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同比继续下降。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持续增长,负债率整体呈上升趋势,但仍低于国际通行警戒标准。

监管政策方面,2025年一季度,化债工作整体延续前期严基调、实举措、强有力特征;同时,针对上一阶段化债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指明方向和要求。债券融资方面,2025年1~3月,城投企业债券发行量及净融资规模均有所下降,城投债发行仍主要集聚在东部经济财政实力较强省份,江苏、浙江、山东发行规模较大;高级别主体缩量仍较为明显,发债品种仍以公司债、中期票据及短期融资券为主;发债期限趋于中长期化。

债务压力方面,未来三年为城投债到期高峰;2025年底前到期债券中AA+城投企业占比最大,12个重点省份中重庆、天津城投债年内集中到期压力相对较大,需关注债券续发情况。信用水平及信用风险方面,2025年1~3月,信用等级及展望发生调整的城投企业较少,其中2家发生信用等级上调情形,未发生信用等级下调事项。

城投转型及退平台方面,政策调整与监管趋严的背景下,各地城投企业市场化转型意识普遍增强,开始积极探索适合自身的转型路径,城投企业声明为市场化经营主体和退平台已进入高峰期。未来城投企业仍需加快市场化转型步伐,实现从基础设施建设者到产业发展推动者的转变。

城投债供给或将缩减

在化债工作从过去的应急处置向现在的主动化解转变的背景下,城投债债务置换持续推进,城投债供给或将缩减。2025年1~3月,城投企业债券发行金额为9,347.33亿元,同比下降18.58%,城投企业净融资额为-750.21亿元,同比下降188.50%,发行规模及净融资均有所下降,城投债供给仍在持续收紧。

城投债发行仍主要集聚在东部经济财政实力较强省份,江苏、浙江、山东城投债发行量仍远超其他省份,合计占城投债发行总规模的比重为47.19%。河南、江西、湖北、安徽、重庆紧随其后,城投债发行量分别为499.76亿元、484.26亿元、483.75亿元、450.35亿元和432.72亿元。全国大部分省份城投债发行情况同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江苏、浙江、天津同比下降规模较大,分别下降1,105.50亿元、519.17亿元、327.12亿元,仅湖北、河北、福建城投债发行金额同比增长超100亿元。

高级别主体缩量仍较为明显

从发债城投企业主体信用级别分布来看,2025年1~3月,各主体信用级别的发债主体发行规模均有所下降,其中AA、AA+、AAA主体发行规模分别同比下降8.43%、19.33%、26.49%。AA主体发行规模占比为26.17%,同比增加2.90个百分点;AA+及以上等级发行规模合计占比为72.69%,同比下降2.87个百分点,AA+及AAA主体发行规模占比分别下降0.47个百分点和2.41个百分点。整体来看,高级别主体缩量仍较为明显,带动低级别主体发行规模占比有所增加。

城投非标风险事件主要集中在地方经济财政实力偏弱、债务压力偏高或债务管控能力不强的区域

2025年一季度,城投非标风险事件主要集中在地方经济财政实力偏弱、债务压力偏高或债务管控能力不强的区域,需加强对区域融资环境的关注;发生非标风险事件的主体以无有效评级和低评级为主;未来仍需关注城投非标违约事件的处置进度以及区域债务风险缓释进程。

根据企业预警通公开数据统计,2025年1~3月,城投非标风险事件共发生11例,数量同比增加1例,违约主体涉及10家,非标产品类型涉及信托计划、定向融资和期货资管,其中已违约7例,已偿还4例,涉及担保方包含城投的共5例。

城投企业市场化转型意识普遍增强

政策调整与监管趋严的背景下,各地城投企业市场化转型意识普遍增强,开始积极探索适合自身的转型路径,声明为市场化经营主体和退平台已进入高峰期。未来城投企业仍需加快市场化转型步伐,实现从基础设施建设者到产业发展推动者的转变。

自2023年10月以来,陆续有城投企业在募集说明书中声明“本企业为市场化经营主体”,其目的更侧重于通过债券的发行审核。根据企业预警通公开数据统计,2025年1~3月,全国有55家城投企业声明为市场化经营主体。从城投企业所属省份来看,声明市场化经营主体主要集中在浙江省,涉及城投企业12家,其余主体主要分布为河南省8家、山东省7家、江苏省6家、福建省4家和四川省4家等。

文章的灵感来自于这份报告。除了这份报告,还有一些同类型的报告,也非常有价值,推荐阅读,这些报告我们都收录在同名星球,可以自行获取。

以上为节选样张,关注公众号【蝉鸣报告】回复领取PDF完整电子版(无广告)。

蝉鸣报告】每日更新最新硬核报告,覆盖产业报告全球化经济报告、趋势等全领域。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蝉鸣报告(原爱报告知识星球) » 【大公信用】城投行业2025年第一季度行业政策观察-城投企业信用分化明显_产业转型效果有待观察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如何快速寻找资料?

关于我们赞助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