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安证券研究所近日发布了一份名为《大中尺寸渗透加速,国产替代方兴未艾》的行业研究报告。这份报告主要探讨了OLED技术的核心成长逻辑,包括其在传统LCD技术替代、全局国产化加速以及下游需求扩增等方面的发展态势。报告深入分析了OLED技术在显示行业的技术迭代中的优势地位,以及在中大尺寸显示领域的渗透加速和国产替代进程中的广阔前景。报告中还涉及了OLED产业链全局国产化的进程,以及国内企业在全球OLED行业中逐步提升竞争力的现状。这份报告为投资者提供了丰富的行业洞察和数据支持,是理解OLED行业发展趋势和投资机会的重要参考。
OLED技术正引领显示产业升级
OLED,全称有机发光二极管,是一种新型显示技术。它与传统的LCD技术相比,具有更薄、更轻、色彩更丰富等优点。近年来,OLED技术发展迅速,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据GMI统计,2023年全球OLED市场价值达到508亿美元,预计到2032年,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3.7%。OLED技术正逐渐成为显示技术的主流,引领产业升级。
OLED产业链全局国产化正当时
OLED产业链可以分为上中下游三个部分。上游主要包括制造设备、材料制造与组装零件;中游为面板制造与模组组装;下游则是显示终端及其他应用市场。目前,国内企业在OLED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有所布局,尤其是在上游材料制造领域,国产替代空间广阔。据QYResearch预计,2023年全球OLED发光层主体材料市场销售额达到15.3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33.03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1.6%。国内企业在OLED终端材料和蒸发源设备等方面不断实现技术突破,未来海外限制有望被逐步突破,全局国产化加速。
OLED在中大尺寸中渗透加速
随着柔性显示、车载大屏等新场景的出现,下游需求多元化驱动OLED在中大尺寸中的渗透。8.6代线通过扩大基板来提高切割效率,降低单位成本,对于成本较高的中大尺寸而言意义重大。据DSCC数据显示,2024年OLED设备投资中,第8代线占比已达52%,2025-2027年整体显示设备投资预测中,包括IT第8代OLED在内的OLED占比,2025年占比约70%,2026年约70%,2027年约100%。国内企业加速突破海外垄断,终端材料生产成为突破关键点。
国内OLED面板产能持续释放
国内OLED面板产能持续释放,8.6代线成为新热点。8.6代线通过扩大基板来提高切割效率,降低单位成本,其对于成本较高的中大尺寸而言意义重大。相对于当前主流的6代线,8.6代线的切割效率凸显。以14英寸笔记本电脑为例,显示面板切割片数将增加106%,单位产品成本降低36.9%。另外,在渗透率已接近60%的小尺寸屏中,OLED还将继续朝中低端渗透。在未来中大尺寸对8.6代线基板需求不断扩增的背景下,国内企业的产能优势或将增强国内OLED行业竞争力。
OLED面板市场需求广阔
OLED面板长期需求向好,市场上升空间巨大。通过测算下游需求,可以看出随着OLED面板在大中尺寸产品应用的不断渗透,OLED面板长期需求在不断增长,出货面积在2028年将有望突破3000万平方米。8.6代线提高基板尺寸能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尤其凸显于大中尺寸屏幕。8.6代线OLED玻璃基板尺寸扩大,能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尺寸扩大意味着一块基板可切割的屏幕数提高,同时结合MMG套切技术,减少因坏点影响和大屏切割造成的基板损失,将更加有效地控制成本。
文章的灵感来自于华安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大中尺寸渗透加速,国产替代方兴未艾》报告。这份报告为我们提供了OLED行业的深入分析和数据支持。除了这份报告,还有一些同类型的报告也非常有价值,推荐阅读,这些报告我们都收录在同名星球,可以自行获取。
以上为节选样张,关注公众号【蝉鸣报告】回复领取PDF完整电子版(无广告)。
【蝉鸣报告】每日更新最新硬核报告,覆盖产业报告、全球化、经济报告、趋势等全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