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量子位智库发布了《中国AI汽车产品报告2025Q1》,这份报告深入分析了当前AI汽车产品的现状、能力分级、使用成本,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报告指出,AI技术正在重塑汽车行业,特别是在辅助驾驶领域,技术体验已触及上限,基础功能加速普及,同时辅助驾驶趋向标配化。报告还通过星级榜直观反映AI汽车的能力等级,并与国际标准对齐。这份报告不仅提供了对AI汽车产品力的深刻洞察,还涵盖了对未来汽车行业变革的预测,是一份对汽车行业从业者和投资者都极具价值的资料。
AI汽车正成为汽车行业变革的主力军,它不仅改变了汽车的驾驶方式,还重塑了汽车产业的经营模式。2025年第一季度,AI汽车产品的现状和未来趋势已经清晰地展现出来,这份报告为我们揭示了这一变革的深度和广度。
AI汽车产品的核心卖点在于辅助驾驶技术。目前,这项技术已经触及了天花板。头部玩家已经实现了“车位到车位”的辅助驾驶,覆盖了城区NOA的最后一公里,体验已经达到顶峰。未来L3级别的自动驾驶落地,将是对辅助驾驶权责的进一步明确,而非体验上的本质变化。
报告中提到,辅助驾驶技术正在加速普及基础功能,全民辅助驾驶成为新的行业热点。无论是人才储备、算法能力还是硬件成本,都为辅助驾驶的普及提供了条件。特别是在2025年2月后,多款经典燃油车推出了辅助驾驶版,传统豪华品牌也开始重视辅助驾驶,过去忽视的角落转变为新的增长点。
技术体验触及上限的同时,数据驱动的端到端范式展现出强大能力,已经成为行业共识。VLA(视觉语言动作模型)成为端到端下一阶段的热门方向,正在等待与英伟达Thor同步量产上车。技术突破进入了瓶颈期,但AI汽车产品的竞争依然激烈。
报告中还提到了两大趋势:高价先享高阶,辅助驾驶趋向标配。从头部玩家来看,辅助驾驶的能力与产品价格关联,更高价格的车型和版本,具有更高等级的辅助驾驶能力,更早OTA更新辅助驾驶算法。行业呈现出高价车型首发高阶辅助驾驶的趋势,但如果从整体市场来看,辅助驾驶又展现出免费标配的趋势,甚至有玩家率先将高阶辅助驾驶全系标配,不选装、不订阅、不收费。
这两种看似矛盾的趋势背后,是商品经济和人工智能第一性原理共同作用的结果。商品经济第一性原理“价值决定价格”和AI第一性原理“数据驱动算法”共同推动了辅助驾驶技术的发展和普及。高阶辅助驾驶能为用户带来好的体验,感受到价值,用户愿意为高阶辅助驾驶付费。同时,基于AI第一性原理,车企也在尽可能降低辅助驾驶使用门槛,以便获得更多用户,进而获取更大规模的高质量数据,加速辅助驾驶算法迭代。
报告还通过星级榜直观地反映了AI汽车的能力等级。五星辅助驾驶产品能够实现车位到车位,贯通全场景的辅助驾驶,而四星、三星和二星产品则分别在城区NOA、高速NOA/城区记忆NOA和基础L2功能上有所体现。
使用成本分级方面,2025年2月后,新能源汽车进入“全民辅助驾驶”时代,告价在8万元及以上的产品基本标配高速NOA。当前辅助驾驶的使用成本分级主要体现在城区NOA功能。由于大部分玩家选择激光雷达实现城区NOA,以及车云两端要求的算力更高,拉升了整车成本,因此采用收费的车企较多,目前主要是在20万元及以上的中高端车型落地。
展望未来,AI汽车产品改变了汽车的经营模式。销售汽车不再是“一锤子买卖”,辅助驾驶功能在交付用户后仍会长期升级。辅助驾驶的价值,不仅体现在购买时的价格和能力,还要看后续支持OTA的时间长度,时长主要取决于硬件技术的进步速度和车企的经营状况。
全域AI是行业支持和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了更好地支持辅助驾驶等功能,行业致力于打通整车全域,将辅助驾驶、智能座舱、智能底盘和智能网联跨域融合。分域AI正在走向全域AI,实现整车无处不AI,这也是AI汽车的直接体现。
这篇文章的灵感来自于《中国AI汽车产品报告2025Q1》,它为我们提供了对AI汽车产品现状和未来的深入洞察。除了这份报告,还有一些同类型的报告也非常有价值,推荐阅读,这些报告我们都收录在同名星球,可以自行获取。
以上为节选样张,关注公众号【蝉鸣报告】回复领取PDF完整电子版(无广告)。
【蝉鸣报告】每日更新最新硬核报告,覆盖产业报告、全球化、经济报告、趋势等全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