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基山研究所近日发布了《2025电力市场化改革与电价体系洞察:面向市场参与者的十大趋势》报告,该报告深入分析了2025年电力市场化改革的进展和电价体系的变化,揭示了面向市场参与者的十大趋势,涵盖了现货市场建设、中长期交易、新能源上网电量市场化等多个关键领域。报告通过系统性回顾2024年4月以来电力市场建设和电价体系构建的重要进展和交易动态,并基于现有观察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为市场参与者提供了深度和广度兼具的洞察。这份报告中包含了丰富的数据和分析,对于理解当前电力价格体系及其未来方向,洞悉市场发展趋势具有重要价值。
电力市场化改革正深刻影响着中国的能源未来。2025年,中国的电力市场化改革迎来了十周年,改革的步伐稳步推进,电力生产与消费逐步由计划向市场转变,电力的商品属性被进一步还原。这一改革不仅关乎能源的清洁低碳转型,更关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国家能源安全。
现货市场建设在全国大范围推开,这是电力市场化改革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现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进一步增强,2024年多省现货价格中枢下探,2025年现货价格普遍将持续承压。这一趋势背后是煤价低位运行、新能源占比提高、供需宽松等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例如,2024年山西、广东、山东、甘肃、蒙西现货市场年均价较2023年分别下降,降幅明显,这直接影响了现货部分结算,也影响着中长期交易价格走势。
批发侧买方主体在中长期交易中变得更加灵活,可以配置不同中长期交易品种的签约比例。动力煤价格、现货价格走势与中长期价格走势高度相关,中长期分时段交易持续推进,现货市场价格对中长期交易价格的传导作用加强。这意味着市场参与者需要更加关注市场动态,灵活调整交易策略。
煤电容量电价的实施重构了电源收入结构,为火电利用小时数留出更多下浮空间。这一政策调整将影响煤电企业的经营模式,推动其向基础保障性和系统调节性电源转型,这对于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新能源上网电量全面进入市场,场外机制电价发挥重要过渡作用。新能源可持续发展价格结算机制的建立,有利于电能量市场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同时也有利于提升新能源项目投资回报的确定性。这一机制的建立,既有利于电能量市场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同时也有利于提升新能源项目投资回报的确定性。
分布式光伏回归就近就地开发利用的本质要求,未来收益不确定性上升。2024年分布式光伏项目开发集中在沿海负荷大省,户用光伏新增装机容量下降明显。分布式光伏管理加强,强调就近就地消纳利用,这对于促进分布式光伏的健康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独立储能的收益来源多元化发展,电能量市场套利成为其最主要的收益来源。辅助服务和容量收益受政策和市场规则变动影响较大,独立储能收益对规则变动的敏感性较高。这要求独立储能运营商必须密切关注政策动向,灵活调整经营策略。
虚拟电厂建设仍处于示范阶段,通过聚合用户侧可调节资源、参与现货电能量市场、优化用能成本或为近期商业化的破局方向。虚拟电厂的建设热潮起步于连续拉闸限电事件,被视为重要的需求侧可调节资源以满足电力平衡。
零售市场价格机制与批发市场衔接更加紧密,市场竞争烈度仍在提升过程中。零售套餐价格分时属性加强,套餐价格与批发市场价格联动在多地被鼓励推行。这有助于提高电力市场的透明度和效率。
绿电与绿证交易制度体系加速完善,交易规模将受参与机制的电量比例、对应绿证的归属及使用情况影响。绿电交易量占全国市场化交易电量比例连年加速上升,绿证交易量也大幅增长,显示出市场对绿电和绿证的认可度提升。
多省开始实行居民个人桩分时电价,目前以自愿参与为主,时段和价格主要参考居民生活分时电价。这一政策的实施,旨在通过价格信号引导居民错峰用电,缓解电网负荷压力。
这篇文章的灵感来自于《2025电力市场化改革与电价体系洞察:面向市场参与者的十大趋势》这份报告。除了这份报告,还有一些同类型的报告也非常有价值,推荐阅读,这些报告我们都收录在同名星球,可以自行获取。
以上为节选样张,关注公众号【蝉鸣报告】回复领取PDF完整电子版(无广告)。
【蝉鸣报告】每日更新最新硬核报告,覆盖产业报告、全球化、经济报告、趋势等全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