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际知名咨询机构安永(EY)发布了题为《驾驭波动,勇往直前:以高质量发展稳定中国经济》的行业研究报告。这份报告深入分析了2025年中国第一季度经济的稳健增长,并探讨了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下,中国经济如何通过一系列政策调整和市场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报告指出,消费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投资和出口保持相对稳定,同时强调了国内市场潜力的挖掘、政策对制造业和基础设施投资的促进作用,以及对外贸易的韧性。报告内容丰富,涵盖了宏观经济政策、消费市场动态、投资趋势和国际贸易等多个领域,为理解中国经济的当前状态和未来走向提供了宝贵的视角和深刻的洞见。
中国经济在第一季度展现出了稳健的增长势头,正朝着高质量发展迈进。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5.4%,消费成为需求恢复的关键驱动力,投资和出口保持相对稳定。国内市场的潜力依然明显,最终消费支出对GDP的贡献超过一半,并且在与贸易相关的消费领域出现了快速增长。大数据和人工智能(AI)的广泛应用进一步扩大和改变了消费场景。
在整体投资方面,制造业和基础设施领域因政策加强而领先,分别同比增长9.1%和5.8%。地方政府持续加强政策和市场的协调,引导私人资本投向新基建、绿色低碳等领域。外贸的韧性也不容忽视,出口势头依然保持。尽管受之前关税干扰的影响,4月出口增长(以人民币计)同比下降了4.2%,但5月12日发布的《中美经贸会谈联合声明》发出了初步缓和的信号。在未来90天的宽限期内,豁免清单和技术限制可能成为双方进一步谈判的核心议题。
第二季度将重点放在“加强非常规逆周期调整”上,并彻底准备充分的应急计划。积极的宏观政策将加强执行,以支持就业和企业。货币政策方面,央行在5月初采取措施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同时调整和增加结构性政策配额,以稳定市场情绪。财政政策将继续努力,优先考虑民生消费。预计对出口企业的支持政策将维持整体就业稳定。
扩大消费和内需仍然是重中之重。各部门将协作推动新的消费举措,同时推进传统服务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在文化、娱乐、旅游和休闲等领域引入新的形式和场景,同时逐步放宽某些消费领域的限制。
政策的融合有助于稳定和振兴房地产市场。预计第二季度将有更多利好政策出台,重点关注城市村庄改造、现有商业住房去库存以及可能的一线城市购房限制的放宽和减少。这些战略政策将进一步支撑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和复苏。
国内外贸易的融合需要解决关税干扰,建立国内外双循环节点。长期来看,不论即将到来的谈判结果如何,外贸企业应积极寻找新途径,利用过境贸易的新机遇。同时,他们应利用线上线下平台的融合,扩大在国内市场的影响力,并在不断变化的情况下开辟新路径。
在外部压力和内部挑战加剧的背景下,中国的GDP在第一季度达到了31.9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4%。技术和政策的进步推动了消费的稳定增长,同时创新也在继续推进。各地区正在推出新的优质生产力发展计划,通过技术突破和创新场景重组中国的产业竞争格局。
工业结构继续优化,但“供应强、需求弱”的挑战依然存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得益于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和关键领域的安全能力建设,以及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置换的刺激。特别是,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作为稳定力量的基本作用得到了突出,同比增长率分别为10.9%和9.7%。然而,同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产能利用率降至74.1%,表明需求不足和企业利润压力加剧的问题依然存在。鉴于预计第二季度外部需求将因关税干扰而放缓,工业生产将面临挑战。为解决这些问题,政府必须通过政策调整加强国内需求导向的产业,加快高端、智能化和环保传统产业的转型和现代化,解决改革框架内的结构性困境。
受之前关税摩擦的影响,4月份出口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放缓,制造业和新订单指数(需求指标)分别下降1.5%和2.6%,分别为49%和49.2%。在此期间,高度依赖出口的装备制造业的PMI大幅下降2.4%,降至49.6%的收缩范围。尽管如此,高技术制造业和服务业显示出强大的韧性,4月份的PMI数字保持在扩张区域。这种韧性突显了国内新动力和消费对外部干扰的强大响应。展望未来,在财政措施和消费刺激政策的支持下,基础设施和房地产投资将为建筑业的复苏提供一些支持。同时,服务型消费的潜力有望被激发。
固定资产投资(FAI)继续稳定复苏,得益于财政支持,基础设施和制造业领域的增长加速。财政政策的推进和大规模设备更新计划的逐步实施优化了第一季度的投资结构,整体FAI同比增长4.2%。特别是,制造业和基础设施投资分别增长了9.1%和5.8%。地方政府新发行的专项债券将倾向于实施重大区域战略,推进新的优质生产力,促进高质量发展。未来,“AI+”计划将推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领域的投资进一步扩大。同时,地方政府将继续努力振兴私人投资,加强政策市场同步,并引导私人资本投向新基建和绿色低碳等领域。
以旧换新政策继续释放消费需求潜力,导致服务消费增长加速。第一季度,在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推动下,电信设备、文化和办公电器、家用电器和视听设备、家具的零售额分别增长了26.9%、21.7%、19.3%和18.1%,推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了1.4%。第一季度,线下消费出现了显著反弹,一线、二线、三线及以下城市的增长率分别为19.6%、11.4%和20.2%。随着《提振消费专项行动计划》的逐步展开,接下来的政策阶段将集中通过多层次、多渠道的方式提高居民的消费能力。重点将放在解决居民消费升级需求和加强投资在支持消费方面的作用,特别是在医疗保健、教育、养老和文化旅游等领域。
外贸顺利启动,多项措施帮助企业应对挑战和拥抱变化。第一季度,中国的货物贸易进出口额达到10.3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3%。尽管外部环境复杂,出口表现出显著的韧性,增长了6.9%。值得注意的是,装备制造业产品的进出口增长了7.6%,占总外贸价值的很大一部分。东盟仍然是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第一季度的进出口总额为1.71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了7.1%。与“一带一路”倡议国家的贸易额飙升至5.26万亿元人民币的历史新高,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2%。4月,受之前关税干扰的影响,出口(以人民币计)同比增长了9.3%,比上个月下降了4.2%。虽然对美国的出口出现了显著下降,但企业通过东盟和其他地区进行转口贸易的需求在短期内继续迅速上升。5月12日发布的《中美经贸会谈联合声明》发出了初步缓和的信号,在未来90天的宽限期内,豁免清单和技术限制可能成为双方进一步谈判的核心议题。同时,各地区稳定外贸的努力正在加强,旨在加快国内外贸易的融合,帮助外贸企业扩大增长轨迹,释放内部潜力。
实际利用外资的下降幅度已经缩小,资本吸引来源呈现出多元化趋势。第一季度,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为2692.3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幅度缩小至10.8%。值得注意的是,电子商务服务业、生物制药制造业、航空航天和装备制造业保持了稳定增长,同比增长率分别为100.5%、63.8%和42.5%。资本吸引来源变得更加多元化,东盟和欧盟地区在中国的实际投资增长分别为56.2%和11.7%。在复杂的国际投资格局中,中国在投资方面面临一系列挑战和机遇。
第二季度将重点放在“加强非常规逆周期调整”上,并彻底准备充分的应急计划。4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了“加强底线思维,准备充分的应急计划,以高质量发展为重点,应对外部环境突发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5月初,央行推出了一套货币政策,将存款准备金率降低0.5%,注入约1万亿元人民币的长期流动性,并将政策利率降低0.1%。从结构性贷款的角度来看,央行宣布了5000亿元人民币的服务业消费和养老服务再贷款额度,以及3000亿元人民币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再贷款额度。未来,指定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和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发行加速,将伴随着继续优先考虑民生消费领域的财政政策。此外,预计在后续政策阶段,将对出口导向型制造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等关键领域提供额外的针对性支持,以维持整体就业稳定。
通过供需双方的协调努力,刺激新的消费引擎。第二季度,除了加快推广3000亿元人民币的超长期特别国债用于消费以旧换新补贴外,地方政府可能会扩大该计划的规模和覆盖范围,包括更多的日常消费品和服务,有效应对可能的“出口转内销”转变。在服务消费领域,各部门将协同工作,推动供需双方24,推进传统服务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在文化、娱乐、旅游和休闲等关键领域引入新的形式和场景。这一努力旨在通过提供高质量的产品来刺激消费者需求。另一方面,逐步放宽消费领域的限制,特别是在汽车消费和文化旅游等领域,可能在短期内相对有效。预计服务业消费和养老服务的再贷款额度将推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释放银发经济的增长潜力。
政策的融合有助于稳定和振兴房地产市场。第一季度,一线城市和主要二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出现了显著的复苏,升级者回归新房市场。预计第二季度将有更多利好政策出台,重点关注城市村庄改造、现有商业住房去库存以及可能的一线城市购房限制的放宽和减少。这些措施将继续促进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和复苏。此外,全国范围内的住房以旧换新计划的持续实施将释放更多的升级需求,并刺激新的交易模式和商业机会。
为了应对关税干扰,建立国内外双循环节点,必须有效整合国内外贸易。最近,商务部加大了推动国内外贸易一体化的努力,帮助出口企业扩大
以上为节选样张,关注公众号【蝉鸣报告】回复领取PDF完整电子版(无广告)。
【蝉鸣报告】每日更新最新硬核报告,覆盖产业报告、全球化、经济报告、趋势等全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