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泰证券近日发布了一份名为《破茧化蝶,光伏未来或仍是星辰大海》的深度研究报告。这份报告主要探讨了光伏行业在经历快速增长后,当前面临的供需反转问题,特别是光伏需求对组件价格的弹性系数下降,以及政策在推动行业健康发展中的关键作用。报告还分析了光伏产业的未来发展,包括技术进步、产能整合、市场潜力等方面,并预测了光伏行业的未来趋势。报告中包含了对光伏行业供需状况、政策影响、技术迭代以及国际市场的深入分析,为投资者提供了丰富的行业洞察和投资参考。
光伏行业正站在转型的十字路口。过去两年的快速增长后,行业供需迅速反转,面临过剩周期。这不仅仅是因为行业前期扩产过热,更与消纳瓶颈导致的需求增速放缓有关。电力系统需要功率时时平衡的特性,使得光伏行业不仅要实现发电平价,更要实现系统平价,这是光伏行业之前发展中未曾遇到过的挑战。
光伏需求对组件价格的弹性系数已从2023年的高点2.4回落至0.7,并可能在未来进一步下行,表明行业可能面临长时间的市场需求放缓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政策的助力显得尤为重要。7月1日中央财经委员会议提出的依法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为光伏产业的反内卷提供了政策支持。光伏产业的特殊性在于技术迭代快,产能有持续技改需求,且二级市场融资额占过去10年光伏行业主要公司资本开支的41%,产业以民企为主,这加大了财政直接介入的难度。
解决产业天花板问题,关键在于有效需求的解决,光储平价是关键抓手。国内政策已通过“机制电价”、“光伏治沙”和增加“消纳权责”对需求兜底,为产业转型发展赢得时间。行业更需要自身发力,从“有效供给”走向“有效需求”。对内通过具有经济性的稳定供电实现产业再进化,对外发挥价格平民化和贴近用户的优势实现光伏普惠化。
光伏产业的未来发展,需要三类企业的共同努力。首先是向储能行业转型的光伏企业,它们凭借较好的竞争格局和海外利润支撑,推动光储协同发展。其次是资产负债表健康的企业,它们有望率先穿越周期,以更低的净负债比率、较低的营运资本收入比迎接下一轮需求周期。最后是具备资本开支大、启停周期长、成本曲线陡峭属性的硅料环节,以及目前没有颠覆性技术迭代的硅片环节,这两个环节兼具高耗能属性,集中度也更高,因此有望率先达成供给侧改革。
光伏行业的供需问题,也反映了全球能源结构的深刻变化。国内政策通过多种措施对新能源发展进行引导,从“有效供给”走向“有效需求”,提升了各省和多个行业的“消纳权责”,并通过“机制电价”和“光伏治沙”对需求兜底。这些政策的实施,为产业发展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同时,光伏和储能成本的进一步下降,将再次实现平价,打开产业发展的天花板,迈向下一轮需求快速增长的新阶段。
光伏行业的未来发展,也面临着风险和挑战。电网灵活性资源投入不及预期、海外市场需求不及预期、政策执行力度不及预期等因素,都可能对行业的发展造成影响。因此,光伏行业需要在政策的支持下,通过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实现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这篇文章的灵感来自于华泰证券发布的《破茧化蝶,光伏未来或仍是星辰大海》研究报告。除了这份报告,还有一些同类型的报告也非常有价值,推荐阅读,这些报告我们都收录在同名星球,可以自行获取。
以上为节选样张,关注公众号【蝉鸣报告】回复领取PDF完整电子版(无广告)。
【蝉鸣报告】每日更新最新硬核报告,覆盖产业报告、全球化、经济报告、趋势等全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