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亿邦智库发布了《2025数智采购供应链发展报告》,该报告深入分析了2024年中国企业物资采购总额的增长情况、数字化采购的渗透率以及面临的挑战,同时探讨了数智化采购供应链的发展趋势和实践案例。报告指出,2024年中国企业物资采购总额达到188.3万亿元,同比增长7.3%,数字化采购总额约为21.7万亿元,同比增长16.2%,渗透率达到11.5%。这份报告不仅提供了丰富的行业数据和分析,还涵盖了政策支持、技术驱动、供应链金融等多个维度,为理解中国数智采购供应链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视角和深刻的洞见。
2024年,中国企业物资采购总额达到188.3万亿元,同比增长7.3%,显示出市场扩张的强劲势头。在这一增长中,工业生产采购额的表现尤为突出,达到106.9万亿元,同比增长10.5%,这一变化得益于国家政策的扶持和市场需求的增加。全球经济逐步从疫情中复苏,国内订单的增加促使企业扩大生产和增加采购,同时国内消费升级对高品质产品的需求不断攀升,进一步推动企业采购优质原材料和先进设备。
在物资采购品类方面,2024年生产性物资采购额为107.5万亿元,非生产性物资采购额为80.8万亿元。其中,工业品MRO采购额为9.2万亿元,同比增长3.3%。生产性物资采购额的增长主要受制造业升级、基建投资拉动和供应链安全等因素驱动。而工业品MRO增速的平缓,反映了企业在非生产性支出上越来越注重成本管控。
数字化采购的渗透率也在稳步提升,2024年达到11.5%,比去年提高了0.9个百分点。数字化采购总额约为21.7万亿元,同比增长16.2%。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政策支持和技术驱动。政策上,各级政府出台的数字化转型专项政策为企业采购数字化提供了指引和资金支持;技术上,大数据、AI等技术的深度应用优化了采购流程,提升了采购效率。
然而,工业品供应链效率低成本高的问题仍然存在。分类编码不规范、规格参数不统一和商品详情不一致是阻碍工业品流通效率提升的三大难题。这些问题导致数据难以互通,采购管理成本增加,供需错配,以及采购寻源和合规管理的困难。因此,推动工业品领域标准体系的协同优化,是提升采购数字化水平的重要切入点。
在采购供应链平台方面,服务范围正从传统的MRO向数字化采购及生产资料领域延伸,成为生产性服务平台。这些平台通过数字化采购中台整合供应链资源,显著降低企业采购成本和管理负担。平台不仅提供设备维护服务,还通过数字化集采嵌入原材料采购、库存动态优化、技术协同等环节,推动全链条效率提升。
央国企平台正逐渐从封闭的私域服务向开放的行业平台转型,这一转变深刻推动着行业供应链的数智化升级。以易派客、云筑等为代表的央国企平台,通过开放自身数字化能力,构建起连接上下游的产业互联网生态。在政策驱动下,平台突破传统内部采购的局限,积极吸纳其他企业参与,实现供应链全链条的数据互通和业务协同。
绿色供应链建设也是央国企关注的重点。通过绿色采购标准制定与执行、全生命周期环境评估、绿色物流配送体系的构建,以及绿色供应商管理,形成“标准—执行—监测—优化”的闭环,助力央国企实现低碳转型,提升供应链韧性与可持续发展能力。
在实践循环经济方面,国家电网构建了以“国网绿链”平台为核心的“制度+平台+流程”一体化管理体系,打造覆盖“回收—拆解—竞价—再生”全链条的废旧物资管理机制,实现资源价值最大化与低碳发展双赢的规范化运作。
中国采购供应链出海正经历从单一输出到系统赋能的深刻变革。在基础设施层面,以港口、物流枢纽为代表的“硬联通”建设,正在重塑全球供应链节点布局,为中国企业构建区域性资源配置能力。在规则标准维度,供应链出海已实现从设备出口、工程承包到规则输出的三级跨越,推动中国标准与国际体系深度对接。
央国企正加速推进AI大模型在采购供应链领域的深度应用,推动产业从“人驱动流程”向“数据驱动生态”变革。招投标领域,AI大模型通过智能标书审查与评标辅助,显著提升评审效率,同时有效识别异常投标行为,保障流程合规性。主数据治理方面,基于自然语言处理与知识图谱技术,AI实现数据的自动化清洗与智能关联,大幅提升数据质量与一致性。
供应链金融通过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实现全链条数据可信采集与动态验证,构建精准化的企业信用画像。金融机构基于数据资产开发智能风控模型,推出动态授信、随借随还等灵活产品,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周期错配问题。
智慧工会通过数字化手段重构服务体系,实现三大创新突破:一是构建线上智能化平台,实现事务办理高效化、服务供给精准化;二是打造专属企业私域品质电商生态,通过品牌直采建立品质商品池,形成“严选-交付-反馈”闭环;三是创新“数据驱动+品质保障”运营模式,将传统单次福利升级为持续性关怀体系。
易派客积极拥抱人工智能,为平台企业提供“数字化平台+供应资源+服务工具”的“一企一面”供应链数智化转型一站式解决方案,根据企业需求可提供SaaS版和独立部署两类服务。
宝武欧贝坚持核心技术自主创新,成功构建私有化大模型训练与推理基座,打造基于Dify的智能体研发平台,为工业品领域“AI+采购”智能应用奠定技术基础。
中建云筑通过大模型技术构建智能询价系统,解决了传统采购中价格数据收集成本高、准确性低、更新维护难等痛点。该系统覆盖3000种商品价格,聚合多供方报价,提升查价效率6倍,并实现价格数据的标准化管理。
中交电商作为基建领域“国家队”,率先完成了三链融合标杆建设。“三链”交易共享平台系统实现了采购、供应端到端全业务流程及全场景业财一体化管理,有效解决了“不上线、不集采、不签合同、不履约、不支付”等突出问题。
国网商城紧密围绕“一个中心任务”,着力保障“六类服务对象”,全面遵循“四化”发展路径,努力实现“五优”价值目标,积极打造依法合规、公开透明、集约高效的国内领先能源行业国网商城。
国铁采购平台是国铁企业实施物资采购的唯一网上平台,实现了全路物资采购在统一平台、统一流程、统一组织体系、统一制度体系、统一标准体系的架构下高效运行,推进了物资供应链全过程集约精益化。
华润集团通过树立“依法合规、不逾红线”核心准则、构建“刚性约束+柔性管理”协同机制、建设“总部中心—守正平台—上市公司”三级管理架构、实施“一企一策”差异化提升方案等关键举措,有效带动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提升,改进并加强市值管理。
国能e购首创“1+2+N”向日葵架构AI平台,融合Deepseek大模型开发30余个应用场景,实现智能铺货、谈判及项目审查的全场景覆盖。
国家电投以“全寿期效益最优”为核心,构建端到端数字化供应链体系。数智平台贯通需求计划、寻源采购等全流程,集成e招采、e购等系统,通过运营管理中心统筹,实现保规范、质量、供应与降本增效。
华能商城持续响应端到端供应链业务变化,建设精益、协同、智慧和绿色供应链,对内深化集团物资供应,对外拓展供应链服务产业化,坚持把保障能源安全稳定供应作为重大任务。
华电集团打造智能采购风控体系,基于大数据分析建立覆盖供应商准入、招投标、合同履约等全流程的300余个预警指标。对采购全过程数据进行风险分析,建立风险预警、提醒和闭环跟踪流程,实现采购管理的科学化和智能化。
中国能建打造线上闲废物资处置平台,通过该平台集中管理和处置闲废资源,合规、阳光、高效、增值、安全的盘活集团所属单位的闲废物资,全面提升闲废物资处置的交易效率和规范化水平。
中核实现采购全链条管理、风险预警以及智能化决策支持,为集团未来进一步提升采购供应链管理能力奠定了坚实基础。
大唐电商将AI大模型技术深度融入招采全生命周期,构建“动态商城智能引擎”,通过商品智能推荐算法与供应链预测模型的双核驱动,实现全流程智能化管理。
中化商务以提升企业采购管理能力为核心目标,以企业所有供应商全生命周期管理要素为对象,以风险管控、能力评估和绩效管理为抓手,依托业务平台释放数据价值,打造供应商数字大脑。
中国中煤供应链平台立足企业及供应商实际需求,贯穿全链条管理环节,达成全集团、全业务、全流程线上一体化协同。
中煤供应链平台构建“一张网、一个平台”管理体系,覆盖工程、货物、服务全品类,贯穿需求计划、招标采购、合同履约等16项核心业务流程,实现全链路线上化协同。
通用集团通过AI大模型技术构建多维度智能采购平台,实现招标文件深度语义解析、动态关联分析和可视化定位,提升标书处理效率。
陕煤物资商城依托陕煤集团煤炭、化工、电力、钢铁等强大的产业链优势,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
陕煤物资商城通过云服务模式实现集约化建设,2024年累计降低采购成本9.54亿元,创新物资共享机制节省库存资金5.4亿元。
河钢供应链在数据资产化领域实现重大突破,通过创新推出“模型+数据集”双形态入表模式。
河钢供应链通过直连中信、农行等多家银行,为铁铁智运平台承运企业提供全线上
以上为节选样张,关注公众号【蝉鸣报告】回复领取PDF完整电子版(无广告)。
【蝉鸣报告】每日更新最新硬核报告,覆盖产业报告、全球化、经济报告、趋势等全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