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证券近日发布了《新能源运营商行业深度:新能源全面入市,三大压制因素释放绿电迎反转》的行业研究报告。该报告深入分析了新能源运营商在当前政策和市场环境下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主要讨论了消纳、电价和补贴三大因素对新能源运营商估值的影响,并指出随着政策的推动和市场机制的完善,这些压制因素有望得到释放,为新能源运营商带来反转机遇。报告中还提供了对新能源市场的深刻见解和投资建议,对于理解新能源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把握投资机会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新能源全面入市,绿电迎来价值重估
2025年,新能源行业迎来了重大转折。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出台的《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中央136号文)推动新能源全面进入市场,这标志着新能源电价结算模式的改革,对新能源行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本文将深入探讨新能源全面入市对行业的影响,以及新能源运营商面临的新机遇。
电价有底,新能源电价不会无休止下跌
新能源电价的稳定性是行业健康发展的关键。中央136号文推动新能源全面入市,建立可持续发展价格结算机制,各地区新能源电价结算模式得到统一。这意味着新能源电价有了底,不会无休止下跌。以资本金IRR=6%为标准,集中式光伏资本金IRR下跌至6%,同期集中式陆风项目资本金IRR可达9%-10%,集中式陆风资本金IRR下跌至6%,光伏资本金IRR仅为1%-2%。这表明,市场化交易中,风电优势明显,电价不会无休止下跌。
消纳缓解,新能源装机高增带动消纳问题逐步解决
新能源装机的高增长,带来了消纳问题。但随着市场引导新能源理性扩张,配套投资加速支撑消纳,消纳问题有望逐步解决。136号文规定市场化增量项目竞价,价格信号有望引导新能源投资回归至真实需求。为满足2025/2030年可再生能源消费下限目标,预计十五五风电/光伏年均新增装机62GW/123GW,新增装机放缓,资本开支下降,消纳压力逐步缓解,新能源运营商自由现金流表现提升。
国补欠款风险小,补贴基金缺口已平衡
可再生能源补贴收入应收账款影响财务表现,引发市场担忧。但2021年起中国新能源项目上网电价已经实现全面平价,已无增量国补电价压力;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收入逐年提升,支出已达上限,预计2025年左右迎来基金收支平衡,2036年左右历史欠款得到自然解决。此外,对补贴缺口部分进行专项融资和还本付息等应对补贴退坡的措施有望出台,可再生能源补贴问题有望得到加速解决,新能源资产质量有望触底回升。
投资建议:重点关注优质绿电运营商、海风和火转绿
新能源实现全面入市,电价、消纳、补贴三大压制因素逐步缓解,新能源运营商资产价值迎来重估。建议关注以下三类核心标的:优质绿电运营商,行业整体迎反转,优质绿电运营商绿电占比高,绿电资产纯粹,资产重估弹性大;优质海风具备α,海风电价制定相对独立,海风依然是最优质的核心绿电资产;优质火转绿,传统火电龙头积极绿电转型,打开第二成长曲线。
风险提示:新能源入市细则执行存在不确定性,电力供需形势变动与一次能源价格波动,消纳问题缓解节奏存在不确定性等。
这篇文章的灵感来自于东吴证券发布的《新能源运营商行业深度:新能源全面入市,三大压制因素释放绿电迎反转》报告。除了这份报告,还有一些同类型的报告,也非常有价值,推荐阅读,这些报告我们都收录在同名星球,可以自行获取。
以上为节选样张,关注公众号【蝉鸣报告】回复领取PDF完整电子版(无广告)。
【蝉鸣报告】每日更新最新硬核报告,覆盖产业报告、全球化、经济报告、趋势等全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