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源证券近日发布了《人形机器人有望迎来量产元年,北交所零部件企业发展前景广阔》的行业研究报告。该报告深入分析了人形机器人产业的最新发展趋势,指出2024年人形机器人将逐步实现产业落地,并预测到203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销售量将达到7.6万台,市场规模达49.60亿美元。报告还详细探讨了人形机器人零部件制造的高壁垒特性以及北交所相关企业的高成长潜力。这份报告为投资者提供了关于人形机器人行业的深刻见解,是理解该领域未来发展和投资机会的宝贵资料。
人形机器人,未来已来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形机器人正逐渐从科幻小说走向现实。根据开源证券发布的最新研究报告,人形机器人有望在2024年迎来量产元年,这一变革预示着机器人产业的新纪元即将开启。
政策和科技双轮驱动
政策的支持和科技的进步是推动人形机器人发展的重要因素。2023年以来,中央和地方纷纷出台政策鼓励机器人行业发展,涉及算法、场景、产业等维度,推动机器人在医疗、协作、特种、物流等行业的应用。特别是在2023年10月发布的《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更是为人形机器人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
科技方面,人形机器人是“自动”与“自主”高度耦合的产物,其发展路径将经历多个阶段,由“机构层”向“决策层”演进。大模型+AI的快速发展加快了机器人向任务级交互进化,具有实体的智能体通过与环境的交互来取得认知能力,学习并掌握新技能新知识,大幅提升了机器人的环境感知、人机交互、上层规划的能力。
市场规模预测
根据觅途咨询数据,保守预计203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销售量将达到7.6万台,市场规模达49.60亿美元。这一预测显示了人形机器人市场的巨大潜力。
零部件制造的高壁垒
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上游为零部件供应,电机、传感器、减速器&齿轮、丝杠、轴承是构成机器人的关键核心零部件。特别是丝杠和轴承,它们在人形机器人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丝杠用于关节和运动机构传动,实现高精度运动控制。轴承则用于支撑旋转部件、减小摩擦、提高效率。预计中国2030年人形机器人丝杠市场空间达到8.68亿元,其中行星滚柱丝杠规模到达6.76亿元。轴承市场规模在2030年达2.16亿元,2035年达89.51亿元。
北交所零部件企业的机遇
北交所的零部件企业因其高成长性和专精属性,在机器人产业化中受益匪浅。这些企业在伺服驱动、减速传动、丝杠与导轨、轴承等领域具有代表性,如鼎智科技、苏轴股份、万达轴承等。这些公司不仅在运动模块相关的机械零部件以及结构件领域有所建树,还在传感器、控制器、连接器等相关领域展现出强大的竞争力。
风险提示
尽管人形机器人的发展前景广阔,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下游需求下行、行业政策变化、新技术不及预期等都可能对行业造成影响。因此,投资者在看好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同时,也应保持谨慎,关注行业动态,合理规避风险。
结语
这篇文章的灵感来自于开源证券发布的《人形机器人有望迎来量产元年,北交所零部件企业发展前景广阔》研究报告。文章只是对报告内容做了总体的介绍,除了这份报告,还有一些同类型的报告,也非常有价值,推荐阅读,这些报告我们都收录在同名星球,可以自行获取。
以上为节选样张,关注公众号【蝉鸣报告】回复领取PDF完整电子版(无广告)。
【蝉鸣报告】每日更新最新硬核报告,覆盖产业报告、全球化、经济报告、趋势等全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