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鸣报告-硬核报告每天更新;
覆盖产业报告、全球化、经济、趋势等全领域...

【中国信通院】eSIM产业热点问题研究报告(2025年)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泰尔终端实验室近日发布了《eSIM产业热点问题研究报告(2025年)》,这份报告全面分析了全球电信卡技术的发展历程、产品分类,并深入探讨了eSIM技术在全球的发展现状、技术热点和产业热点问题,同时对中国eSIM产业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报告指出,随着5G、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兴起,eSIM技术凭借其无卡化设计、便利的远程配置管理以及支持多场景应用等优势,正逐渐发展成为万物智联时代的重要技术。报告中提供了政策制定者、行业从业者以及研究人员有价值的参考依据,为推动我国eSIM产业规范化发展、提升电信产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信息通信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eSIM技术:通信领域的一场革命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eSIM技术正逐渐成为通信领域的一项重要革新。这项技术,简单来说,就是将传统的物理SIM卡虚拟化,直接嵌入到设备中,从而实现远程配置和管理。这种变革不仅带来了便利,还为物联网、智能设备等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潜力。

全球eSIM技术的发展势头迅猛。据统计,2023年全球eSIM芯片出货量达到了4.46亿,覆盖了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多个领域。特别是在智能手机市场,eSIM的渗透率已经达到了21.3%,显示出其广泛的市场接受度。预计到2030年,全球将有69亿eSIM智能手机连接,占智能手机连接总数的四分之三,这一预测无疑表明了eSIM技术未来的广阔前景。

在中国,eSIM技术的应用也在稳步增长。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国内eSIM技术累计用户数达到了362万户,其中eSIM手表用户占据了绝大多数。这不仅体现了消费者对于eSIM技术的认可,也反映出eSIM技术在智能穿戴设备中的广泛应用。

eSIM技术的优势在于其灵活性和便捷性。在消费电子领域,eSIM技术支持用户在不同国家和地区轻松切换网络服务,节省旅行成本和时间。而在物联网领域,eSIM技术的远程配置能力使得设备能够无缝切换网络服务提供商,实现设备间的互联互通,提高了生活的便利性和舒适度。

技术标准的完善是推动eSIM技术发展的重要因素。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GSMA)构建了涵盖技术架构、安全评估、远程配置及设备管理等多维度的完整标准体系,为eSIM技术的互操作性、安全性和规模化应用奠定基础。我国也在积极创新,展现eSIM发展特色,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CCSA)和电信终端产业协会(TAF)是我国eSIM技术的主要标准制定组织,推动国内标准制定,并积极探索eSIM创新技术的标准化。

然而,eSIM技术的发展也面临挑战。例如,eUICC的多应用能力虽然提供了更多的功能和服务,但也带来了权限和规则管理的冲突,以及物理存储空间的限制。Wafer级别个人化虽然提高了生产效率,但也增加了工艺复杂性和数据管理难度。多合一eUICC虽然提升了硬件集成度和安全性,但也增加了设计和开发的复杂性。多启用配置文件(MEP)技术虽然提升了设备和使用的灵活性,但也增加了技术复杂性。

尽管存在挑战,eSIM技术的未来发展仍然值得期待。随着新型数字基建的战略支撑需求、消费电子与物联网需求的共振以及全球化与跨境互联需求的爆发,eSIM技术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技术融合与场景的持续深化、新型工业化应用的突破以及全球化标准与生态的大协同,都将推动eSIM技术不断创新和完善。

这篇文章的灵感来源于《eSIM产业热点问题研究报告(2025年)》,它为我们提供了关于eSIM技术的深入分析和未来展望。除了这份报告,还有一些同类型的报告也非常有价值,推荐阅读,这些报告我们都收录在同名星球,可以自行获取。

以上为节选样张,关注公众号【蝉鸣报告】回复领取PDF完整电子版(无广告)。

蝉鸣报告】每日更新最新硬核报告,覆盖产业报告全球化经济报告、趋势等全领域。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蝉鸣报告(原爱报告知识星球) » 【中国信通院】eSIM产业热点问题研究报告(2025年)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如何快速寻找资料?

关于我们赞助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