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的高红均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以及四川大学智能电网分析与运营控制研究室共同发布了一份名为“超大型城市复杂配电网高效重构自愈控制方法”的行业研究报告。该报告深入探讨了在国家双碳战略背景下,如何通过技术创新提高配电网的清洁能源消纳能力、供需平衡和能源利用效率,以及如何在超大型城市中实现配电网的安全、经济、低碳运行。报告中提出了分层分布式协同重构运行架构、重过载自愈运行方式主动控制以及故障自愈分布式高效复电控制等关键技术,旨在解决城市配电网面临的低碳化运行挑战和提高其可靠性。这份报告是配电网领域内专业人士不可多得的参考资料,涵盖了从理论研究到实际应用的全方位内容,对于推动智能电网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现代城市中,配电网的安全、经济和绿色运行是城市能源供应的关键。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配电网的低碳化运行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四川大学电气工程学院高红均副教授的研究团队,针对超大型城市复杂配电网的高效重构与自愈控制方法,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方案,这些方案不仅有助于提高城市配电网的可靠性,还能促进清洁能源的消纳,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研究背景强调了国家双碳战略下低碳绿色的要求,以及城市配电网面临的挑战。2023年上半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中,分布式新增装机占比超过一半,这导致新能源出力波动性高,高比例新能源接入,负荷需求不确定性增加,大量电力电子设备接入配电网,电气化负荷高碳排等问题。这些问题要求我们不仅要提高配电网清洁能源消纳和供需平衡,还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供灵活的电能管理,促进负荷低碳化。
四川大学的研究团队提出了分层分布式协同重构运行架构,这一架构通过馈线组内自治和组间协同的方式,有效降低了大规模配电网耦合重构问题的求解难度,提高了实际配电网运行调控效率。这一架构的核心在于“先组内自治、后组间协同”的思路,通过故障后非故障区段负荷恢复、迎峰度夏/度冬期负荷转供,达到“故障快复电、高峰少停电”的目标。
在重过载自愈运行方式主动控制方面,研究团队提出了云边协同运行控制技术。这一技术通过信息流和能量流的协同,实现了配电网的智能光伏楼宇、智慧园区微网、充放电站等的互动协同。云边协同运行控制技术能够显著降低求解难度、大幅度缩短重构求解时间,实现了配电网分层自治运行。
故障自愈分布式高效复电控制是研究的另一大亮点。通过基于云平台的机器学习,研究团队构建了配电网故障智能研判专家知识库和负荷最优自愈恢复路径规则库模型。这一模型通过动态降维建模技术对馈线组进行简化,以供电恢复量、网损、切负荷量和开关动作次数等作为目标函数,实现了对故障处理效率的大幅提升。
文章最后,值得一提的是,这篇文章的灵感来源于四川大学发布的行业研究报告《超大型城市复杂配电网高效重构自愈控制方法》。这份报告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城市配电网高效重构与自愈控制方法的窗口。除了这份报告,还有许多同类型的报告也非常有价值,推荐阅读。这些报告我们都收录在同名星球,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获取。
以上为节选样张,关注公众号【蝉鸣报告】回复领取PDF完整电子版(无广告)。
【蝉鸣报告】每日更新最新硬核报告,覆盖产业报告、全球化、经济报告、趋势等全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