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科学智能研究院联合集智科学研究中心和阿里云共同发起并发布了“AI X Science十大前沿观察”报告。这份报告深刻分析了人工智能与科学研究深度融合的新趋势,提出了AI for Science、Science for AI和基础设施三个维度,并详细探讨了包括基于LLM的科学研究、垂直领域科学大模型、融入先验知识的AI模型等在内的十大具体方向。报告中不仅梳理了当前AI X Science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还展望了未来可能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洞见和启发。
AI与科学的深度融合,正在开启一个全新的研究时代。2024年,诺贝尔奖的颁发成为了这一趋势的显著标志,物理学奖和化学奖均授予了AI深度参与的研究。这一变化不仅标志着AI技术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更预示着未来科学研究的新范式。
在这场变革中,AI技术的应用正从单纯的数据处理走向更深层次的科学发现。以AlphaFold为例,这项研究通过深度学习技术精准预测蛋白质结构,不仅极大提高了预测的准确度,也显著加快了预测速度。这不仅改变了生物学研究的面貌,更为新药开发、疾病治疗等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进展。
气象预测大模型的发展,同样体现了AI技术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随着全球变暖的加剧,极端天气事件的预测变得尤为重要。传统的气象研究受限于数据缺乏和系统不确定性,难以提供精准的长期预测。而AI技术的应用,尤其是大模型的使用,使得气象预测的准确性和效率大幅提升。例如,复旦大学-上海科学智能研究院的伏羲气象大模型,通过深度学习技术,实现了对极端天气事件的精准预测,为防灾减灾提供了宝贵的时间。
AI技术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也推动了科学研究方法的革新。大语言模型(LLM)的出现,为科学研究提供了新的工具。LLM通过整合海量科学文献,打破了学科间的壁垒,为跨领域的知识整合提供了新的可能性。这种跨学科的知识整合,不仅提高了研究效率,更为科研方法的系统化和标准化提供了新的范式。
然而,AI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也面临着挑战。如何保持专业深度并确保表达的完备性,如何在过程抽象中平衡自动化与创新空间,如何构建更符合科研认知特点的自然交互界面,这些问题都是AI技术在科学研究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在AI技术的发展中,科学启发的新架构也不断涌现。例如,Hopfield网络和受限Boltzmann机就是将统计物理中的经典模型应用于神经网络架构设计,提升了机器学习问题的求解效率。这些科学原理的应用,不仅增强了AI模型的可解释性,也提升了其性能。
AI技术与科学研究的深度融合,正在推动科学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黄金时代。这场变革不仅将改变科学研究的方式,更将加速科学发现的进程,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深远影响。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AI X Science将展现出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这篇文章的灵感来源于《AI X Science十大前沿观察》报告,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观察AI技术如何深刻影响科学研究。除了这份报告,还有许多同类型的报告也提供了深刻的洞见,都非常值得一读。这些报告我们都收录在同名星球,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获取。
以上为节选样张,关注公众号【蝉鸣报告】回复领取PDF完整电子版(无广告)。
【蝉鸣报告】每日更新最新硬核报告,覆盖产业报告、全球化、经济报告、趋势等全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