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鸣报告-硬核报告每天更新;
覆盖产业报告、全球化、经济、趋势等全领域...

【IPE】中国城市双碳指数报告(2022-2023)


近日,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与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联合发布了《中国城市双碳指数报告(2022-2023)》。该报告通过综合评价110个城市的气候雄心、低碳状态和排放趋势,客观反映了中国城市在响应国家“双碳”战略方面的进展和挑战,揭示了城市低碳转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报告中不仅展示了城市在能源转型和气候行动中的积极进展,也识别出了转型过程中的挑战和问题,为城市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建议。报告内容丰富,涉及城市双碳行动的具体实践、指标体系构建、数据来源与评价范围等多个方面,是研究中国城市双碳进程的重要资料。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严峻挑战下,中国城市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双碳”转型压力。2022-2023年的《中国城市双碳指数报告》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清晰的视角,观察中国城市在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上的努力和成效。

报告摘要中指出,2023年可能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全球气候行动的紧迫性愈发凸显。中国城市作为碳排放的重要主体,其低碳转型对全国双碳工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北京在城市双碳指数评价中独占鳌头,成都、宁波、深圳紧随其后,显示出这些城市在气候雄心与低碳状态上的突出表现。

气候雄心连续两年上升,但部分城市排放增长较快。这一现象表明,尽管城市气候雄心在提升,但在实际的减排行动上,仍有不少城市面临挑战。特别是在“十四五”前半段,能源消费和二氧化碳排放增速明显快于“十三五”时期,这无疑给实现“双碳”目标带来了更大的压力。

在气候行动方面,一些城市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实践。例如,深圳电网的清洁能源电量占比已近七成,成都大力实施“以电代煤、以电代油”行动,北京则着力建设环京200公里可再生能源协同发展圈层。然而,多数城市碳达峰目标和“双碳”行动路径仍需要进一步明确,以引导各界参与,为良好实践的借鉴推广创造动力。

分布式光伏在推动东中部城市能源清洁转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并网消纳存在挑战。2023年,我国户用光伏累计装机容量突破1亿千瓦,显示出分布式光伏的快速发展。然而,随着分布式光装机规模的持续扩大,电网接入能力出现瓶颈,导致分布式光伏开发容量受限、并网难、就近消纳困难等问题日益凸显。

降碳和减污协同初见成效,但协同程度还需大力加强。通过对评价城市2015至2021年的碳排放强度与PM2.5年均浓度进行相关性分析可以发现,二者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意味着碳排放强度与PM2.5年均浓度整体呈协同下降趋势。但相关系数较小,说明城市减污降碳协同工作还只是初见成效,有待进一步加强。

针对这些问题,报告提出了四点行动建议。首先,建议进一步细化碳排放双控目标并分解到城市,完善城市双碳工作的约束激励机制。其次,建立可再生能源多元供应体系,提升供给能力。第三,加强协同增效,更加高效地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和增长。最后,建议地方通过信息披露调动绿色金融和绿色供应链等市场力量,促进企业承担减排主体责任。

文章的灵感来自于这份报告。除了这份报告,还有一些同类型的报告,也非常有价值,推荐阅读,这些报告我们都收录在同名星球,可以自行获取。

以上为节选样张,关注公众号【蝉鸣报告】回复领取PDF完整电子版(无广告)。

蝉鸣报告】每日更新最新硬核报告,覆盖产业报告全球化经济报告、趋势等全领域。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蝉鸣报告(原爱报告知识星球) » 【IPE】中国城市双碳指数报告(2022-2023)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如何快速寻找资料?

关于我们赞助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