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布了《2025年钢铁展望(精简版)》报告。该报告深入分析了全球钢铁行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评估了产能发展、市场需求、政府补贴和其他支持措施、贸易政策行动,以及行业为改善环境绩效而减少碳足迹的努力。报告指出,全球钢铁行业面临的挑战日益严峻,包括产能过剩和严重的商业及调整问题。其中包含了对全球钢铁产能增长、需求变化、贸易措施增加以及行业去碳化的深入分析,提供了宝贵的数据和见解,对于理解钢铁行业的未来走向至关重要。
全球钢铁行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OECD 2025年钢铁展望(精简版)》报告为我们揭示了这些挑战,并探讨了未来几年全球钢铁行业的可能走向。报告指出,预计从2025年到2027年,全球钢铁产能将增加6.7%,即165百万吨,其中亚洲经济体将占新增产能的58%,尤其是中国和印度的增长最为显著。这一增长如果实现,将加剧全球产能过剩的问题。
产能过剩导致全球钢铁行业利用率可能再次下降至70%左右,即使是最具竞争力的钢铁企业也面临巨大压力。自2021年价格高峰以来,钢铁价格已降至历史低位,尽管目前似乎已触底。盈利能力也呈现出类似的下降趋势,与2021年的相对高水平相比大幅下降。
需求前景因地区而异。尽管2024年许多新兴市场实现了强劲增长,但这在很大程度上被中国需求的大幅萎缩和OECD地区需求的下降所抵消。到2030年,全球需求预计将每年增长0.7%。OECD地区的需求将基本保持不变,而中国需求将因建筑业放缓和中国经济结构变化而显著下降。相比之下,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和中东及北非(MENA)地区的需求增长强劲。
报告强调,补贴继续扭曲竞争,并在OECD经济体外对产能过剩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国钢铁的补贴率是OECD国家的十倍。除了低于市场的贷款,措施还包括补贴能源价格、直接补贴和优惠税收待遇。这些支持措施扭曲了竞争,为可能本应关闭的设施提供援助,同时为可能在商业上无法证明的投资提供激励。
中国钢铁出口的增加导致全球贸易措施大幅增加。近年来,欧洲和独联体/乌克兰地区的出口显著下降,而亚洲和非洲/中东地区的出口显著增加,主要是由中国出口的快速增长所驱动。2024年,中国钢铁出口达到创纪录的1.18亿吨。
低价出口对中国钢铁企业施加的压力导致新的倾销案件增加。2024年,19个国家启动了81起涉及钢铁产品的反倾销调查,是2023年水平的五倍,接近2016年钢铁危机期间的水平。近80%的案件针对亚洲生产商,中国单独就占了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除了针对特定产品的倾销案件外,越来越多的国家通过普遍提高钢铁关税来保护本国钢铁产业。这种针对特定产品和更广泛的贸易行动的增加反映了过剩产能对国际钢铁贸易流动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
钢铁行业实现脱碳面临挑战。产能过剩问题降低了钢铁行业的盈利能力,并阻碍了投资新技术的努力,这些新技术是行业脱碳所必需的。此外,预计在2025-2027年期间进入市场的165百万吨新钢铁产能中,超过40%将基于相对排放密集型的高炉/氧气转炉(BF/BOF)工艺。钢铁行业减排需要在钢铁生产运营中进行深刻而昂贵的变革。变革包括:1)通过提高能源效率改善性能;2)远离天然气和煤炭的燃料变化;3)开发和部署新的钢铁生产技术;4)扩大碳捕获、使用和储存工作。考虑到钢铁生产设备的长期寿命,投资新技术需要相信这些投资在长期内经济上是可行的,这需要市场条件健康,包括平等竞争和没有产能过剩。
报告还指出,通过和在各国之间脱碳钢铁生产的成本和方法最终将因使用的钢铁生产技术和钢铁生产设施的状况而显著变化。一项针对主要生产商的调查显示,74%的企业打算在其综合设施(BF-BOF)中使用碳捕获、使用和储存技术来控制排放,而11%的企业正在探索革命性的铁矿石技术。至于电炉,52%的企业打算使用基于氢气的技术来生产电炉钢铁。
最近,基于氢气的过程用于生产铁的中间产品,如直接还原铁和热压铁块,受到了显著关注。这些技术依赖于高质量的铁矿石和大量的可再生能源供应,这在全球范围内分布不均。因此,未来的钢铁生产地点和国际铁和钢铁贸易流动可能会发生显著变化。
最后,文章的灵感来自于这份报告。这只是对报告内容的总体介绍,除了这份报告,还有一些同类型的报告也非常有价值,推荐阅读,这些报告我们都收录在同名星球,可以自行获取。
以上为节选样张,关注公众号【蝉鸣报告】回复领取PDF完整电子版(无广告)。
【蝉鸣报告】每日更新最新硬核报告,覆盖产业报告、全球化、经济报告、趋势等全领域。